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气象卫星成防灾减灾重要支撑--风云二号C星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气象卫星已成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
——风云二号C星稳定运行超过三年综述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 于文静)自2005年1月15日正式投入运行至今,我国自主研发的风云二号C星已稳定运行三年零三个月,圆满实现了“一次成功,稳定运行,三年寿命”的目标。风云二号C星的成功,标志着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实现了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是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台风监测、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双星观测 互为备份

    气象卫星与其他气象探测方式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大气层外以独特的视角实现了许多常规观测无法进行的探测。同时,由于上述原因,气象卫星是全球公认的效益投入比最高的应用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发射两颗风云二号(A、B)研究实验卫星。2004年10月19日,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2005年1月15日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相对A、B两颗卫星,风云二号C星扫描辐射计由3通道增加到5通道,探测仪器和卫星的性能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进。

    2006年12月风云二号D星发射成功后,与风云二号C星一起,形成了静止卫星“双星观测,互为备份”的业务格局,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我国在C/D双星的覆盖区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15分钟加密连续观测,对台风、暴雨等强天气系统和短时临近灾害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

    总体质量居国际先进水平

    先进而稳定的卫星平台控制技术、5通道扫描辐射计高灵敏探测技术、世界领先水平的像元级图像定位技术、高密度卫星导风及定量产品等核心技术,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在2008年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风云二号C业务静止气象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近日在风云二号C星业务运行3周年座谈会上表示,风云二号C星及地面应用系统是我国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集中体现,总体质量已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了解到,自风云二号C星业务运行以来,星地系统协调运行,应用、测控、研制等部门密切配合,对卫星实施了7次地影管理,发送指令11.2万条,获取图像159765张,地面应用系统处理分发的数据产品近19TB,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实时数据共享共90TB,每天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多时次的图像产品4种、定量产品21种。

    观天测地是天气预报工作的基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介绍,利用风云二号C星,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青藏高原东移的天气系统,印度洋北上的暖湿气流,以及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都在其有效监测范围内。由于青藏高原、印度洋上气象观测资料十分缺乏,卫星资料就成为这些地区天气分析的基本资料,大大增强了对于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的实时监测能力,同时还可对台风、暴雨、大雾、沙尘暴、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极大提高了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

    为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支撑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不断加重。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总值1%至3%。

    在轨运行期间,风云二号C星已成为我国防灾减灾的“千里眼”。郑国光介绍说,在风云二号C星业务运行的三年多中,监测到的台风共72个,登陆我国的全部23个台风无一漏网,特别是对2005年的“海棠”、2006年“桑美”和2007年“罗莎”等历史罕见的超强台风的有效监测,显著减少了台风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在今年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监测过程中,风云二号C星与D星一起进行了高频次的观测,为抗击这次灾害以及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大量的遥感资料和产品。

    在过去三年的主汛期,中国气象局及时启动风云二号C星加密观测应急模式。实践表明,这对加强汛期强对流天气的监测,提高天气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有非常突出的效果和作用。如在去年淮河王家坝分洪的气象预报服务过程中,风云二号15分钟的双星加密动画,为预报人员准确监测和分析预报此次暴雨过程,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风云二号卫星资料和产品已被全国2500多家用户接收利用,广泛应用于气象、军队、水文、海洋、农业、林业、民航、交通、电力等部门和单位。风云二号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都将风云二号C星资料作为重要的业务数据加以研究和应用。

    “如今,风云卫星系列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了全球业务应用卫星序列,我国也成为国际上同时拥有静止和极轨业务气象卫星的三个国家之一,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气象卫星等高技术领域的巨大差距,确立了在地球观测领域应有的国际地位。”郑国光表示,按照计划,今年5月下旬我国将发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1星,年底还将发射风云二号06星。中国气象局将以风云三号01星的发射为契机,充分发挥多载荷、多通道、多产品的作用,与在轨运行的风云二号C/D双星一起,共同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相关链接
· 郑国光:我国将在5月下旬发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
· 气象卫星遥感监测:豫皖苏鄂赣浙局部有积雪覆盖
· 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