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广东阳江市区的一些树木被大风吹倒。台风“浣熊”于19日14时15分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再次登陆。 新华社发(刘再扬 摄)
新华社广州4月19日电(记者 徐清扬)热带风暴“浣熊”19日14时15分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7级,中心最低气压998百帕,登陆后已减弱为热带低压。“浣熊”登陆后给广东带来暴雨,最高降雨量达260毫米。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介绍,受“浣熊”和冷空气共同影响,18日至19日,广东沿海海面先后出现了7到8级,阵风10级大风,台山市上川岛录到瞬间最大阵风达32米/秒(相当于11级)。广东省西部沿海部分市县出现了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上川岛录到雨量超过260毫米的特大暴雨,台山、阳东、斗门的部分乡镇录到超过100毫米的降雨。
目前“浣熊”强度继续减弱,但受其环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9日下午到夜间,广东珠江口两侧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珠江三角洲和粤东有大雨,局部暴雨。20日白天起,广东南部沿海风雨减弱,粤北和粤东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他地区有阵雨。
气象专家解释“浣熊”为何变化如此之快
新华社广州4月19日电(记者 徐清扬)从热带低压升级到台风,从台风迅速减弱成热带低压,今年首个热带气旋“浣熊”能量变化如此迅速,实属罕见。气象专家解释说,海水温度决定了“浣熊”的变化速度。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介绍,“浣熊”从生成到减弱在短期内发展十分迅速,一是升级迅速:“浣熊”在4月15日14时由热带低压发展为热带风暴,16日14时加强成台风,时间跨度仅仅24小时;二是减弱快速:从18日21时到19日14时,“浣熊”迅速由台风强度减弱为热带低压强度,仅仅17个小时中心风速从33米/秒减弱到17米/秒,气压也有所减弱。
林良勋解释说,4月中旬,南海中南部的海温高达28摄氏度到29摄氏度,远高于台风形成、发展和维持所要求的最低海面温度26.5摄氏度,这为“浣熊”形成和发展升级提供了所需的热能。但当“浣熊”进入华南沿海后,华南沿海海面的海温不足24摄氏度,导致“浣熊”在后期快速减弱,海温的高低决定了“浣熊”的变化迅速。
另据介绍,4月上旬到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比常年同期偏强,在这样副热带环流背景下,容易生成台风,这就是“浣熊”为何如此早生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