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 王立彬)在4月22日第39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主席、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是“国际地球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同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主题一样——“认识地球,和谐发展”,目的是普及地学知识,使公众深刻认识我国资源与环境形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形势,总的来说,‘当前矛盾突出,今后压力很大’。我国特殊的资源国情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禀赋差。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徐绍史说,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矿产资源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开发利用粗放浪费加剧了国土资源供求紧张状况,形成土地紧约束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总体不足的局面。
“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徐绍史说,必须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统筹兼顾资源、资产、资本多重属性,从注重数量管理到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路子,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要彻底改变重微观轻宏观、重审批轻监管的状况,努力建立完善以规划和标准控制为前提、以政策约束激励为导向、以监管考核为保障、以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
“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必须坚持开源节流,严格土地调控和监管,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徐绍史说,要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努力提高土地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管住总量,严控增量,优化结构,有保有压。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避免擅自减少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规模的倾向。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审查规划修改,严格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和监管。从严控制工业用地,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
“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地质勘查,争取找矿突破并做好地质环境工作。”徐绍史说,和谐发展离不开资源保障,离不开地质环境支撑。要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推进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切实做好地面沉降防治,不断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积极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
“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发展海洋经济。”徐绍史说,海洋占地球面积的2/3,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这些“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资源宝库。要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健全规划,完善法制,切实加强海域和海岛的使用管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地球科学研究。”徐绍史说,近年来,我国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总结出反映我国矿床形成特点的成矿、找矿理论和模式,在指导找矿勘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离全面认识我国复杂地质背景下的成矿作用还远远不够。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利用,但尚未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监管网络,仍需加速信息技术攻关和应用,构建中国完整的“上天、下海、入地”科学技术体系。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性资源和环境危机,要求世界各国采取一致行动。”徐绍史说,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也是关系世界和谐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国愿与全世界携起手来,提高认识,尊重规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更好地保护和善待地球,更好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把美丽的地球带回家——写在2008年“世界地球日”和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启动之际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 王立彬)《把地球带回家》是一首优秀的中学歌曲,“把美丽的地球带回家”是测绘工作者的格言,它们也是每年“世界地球日”里,无数中小学生地球科普活动的主题。这是一种呼唤,呼唤善待地球、呵护地球,呼唤从身边做起、采取具体行动。
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主席、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和2008“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启动之际表示,纪念“世界地球日”,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更好地保护和善待地球,更好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把美丽的地球带回家,每一个人都能为呵护宝贵的土地资源尽力。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人均耕地排在世界第67位。呵护我们的土地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爱惜食物,不暴饮暴食、浪费粮食,就是节约一片水土;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多使用环保餐具,多使用回收纸和环保袋购物,就是呵护一片林地;屋顶种上绿色植物,墙院阳台外种一道竹藤围墙,就是增加一片绿地。
把美丽的地球带回家,每一个人都能为呵护宝贵的水资源尽力。我国人均拥有水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日前,全国666个建制市中,有330个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108个,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的困扰。解决水资源紧缺的严重状况,要把节水落实到家家户户。水的多次利用,可以从每个人做起,洗过青菜瓜果的水可以灌浇花木草地;手洗衣物的水,可以冲洗马桶;随手关好水龙头,就是呵护江河湖泊。
把美丽的地球带回家,每一个人都能为呵护宝贵的矿产资源尽力。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而且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支柱性后备储量不足,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未来20至30年内,我国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速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手机充满电后,立刻拔除插头;人走灯灭;回收废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这些身边小事、徒手之劳可以节约矿产资源,还能减少污染。
把美丽的地球带回家,每一个人都能为呵护宝贵的生物资源尽力。我国地处中纬度生态脆弱地区,是世界公认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脆弱区之一。因为全球变暖,近50年来我国全海域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5毫米,海平面上升使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发生退化;降水格局和地表径流变化使内陆湿地逐渐萎缩,威胁到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使我国森林分布明显北移,草原草甸面积减少,部分动物、植物和真菌等物种处于变异和濒危境地。统计显示,1度电放1公斤二氧化碳,一升汽油纯炭0.6公斤,完全燃烧释放2.2公斤二氧化碳。而种一株普通植物,种子长成秸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6公斤。因此,每年多种一棵树,减少用洗衣机时间,把空调温度调高并减少使用时间,不用发胶、抗凝剂等含氟物品,这些点点滴滴,就是对地球生物圈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