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欲设各艺术门类专项扶持资金鼓励文艺创作
新华社合肥4月23日电(记者 熊润频 左元峰)为繁荣文艺创作,从今年起,文化部将争取建立不同艺术门类的专项创作资金以及人才激励专项资金。这是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08年全国艺术创作座谈会上获悉的。
2008年全国艺术创作座谈会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表示,建立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是政府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即是要通过财政的手段,引导和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
据介绍,目前,文化部设立的国家艺术院团创作专项资金、国家艺术院团演出补助专项资金、国家艺术院团进校园演出专项资金,为国家艺术院团的创作演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此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专项扶持资金,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专项资金,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专项资金以及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资金,为促进全国各省区市的文艺创作和演出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文艺的发展和繁荣。
陈晓光表示,为繁荣文艺创作,文化部今年还要争取建立不同艺术门类的专项创作资金以及人才激励专项资金,鼓励精品力作的创作,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
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反映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将重点扶持;对反映民族团结、讴歌民族和睦的少数民族建设边疆地区题材的作品将加大扶持力度;对一些经过专家论证的优秀创作计划和创意构思,将进行先期投入;对长期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艺术院团,将通过购买服务和给予演出补贴的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陈晓光还要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抓住创作、演出、人才等相关环节,把繁荣文艺创作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文艺创作需要“参天大树”
新华社合肥4月23日电(记者 左元峰 熊润频)文艺创作不是割韭菜,行政领导为了政绩逼迫文艺工作者快出成果,只能带领文艺创作队伍走向功利。这是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艺术创作座谈会上表示的。
陈晓光坦言:“文艺创作的目的一定要纯正,以对真善美的追求为出发点。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文艺创作太急功近利。究其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以政绩为出发点,习惯于用领导的5年任期来检验文艺创作成就。我们批评有些文艺工作者功利心太重,其实这跟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的功利性不是没有关系的。”
陈晓光指出,文艺创作是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共同创造的积累过程。一个文艺作品从创作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很漫长;有些作品,可能在一个领导的前任或再前任就已经孕育了,从孕育到创作、二度创作,再经过不断修改打磨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精品。
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5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参天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不能像社会上的选秀,一夜爆出一个明星来。艺术大家、大师的培养不是短期行为,速成的东西就像豆芽菜,过了两天不吃就不能吃了。我们要培养的是扎根沃土、枝繁叶茂的大树,不是豆芽菜。”陈晓光说。
2008年全国艺术创作座谈会于4月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为期两天。本届座谈会主题是探讨如何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三贴近”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及政府领导部门培养文艺人才、促进文艺创作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