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解振华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倡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 顾瑞珍 吴晶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24日在“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技术开发与转让,并提出“技术开发与转让倡议”。

    “实现技术转让的核心是要建立技术转让相应机制,包括要有充足的、确定的资金保障。”解振华指出,一是在公约缔约方会议下设立负责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的专门组织机构,例如“技术开发与转让委员会”,专门负责技术开发与转让活动的规划、协调、组织、审查和评估,各国政府也应指定技术开发与转让的主管机构和联系部门。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资金机制,例如由发达国家提供充足、可预测和稳定的资金支持,设立“技术开发与转让基金”,用于激励技术转让、购买专利和特许权、为发展中国家适用有关技术提供培训和示范。三是定期对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工作进行审查与评估。每届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审查和评估技术开发与转让的进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相关活动取得切实进展。四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诺在资金、税收、法规等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需求方的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使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有关技术,且能用有所成。

    解振华强调,新技术的开发与突破,对于最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已有技术的转让与应用是发展中国家能够转向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必要条件。

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助力”低碳经济发展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 顾瑞珍 吴晶晶)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24日表示,我国将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积极运用政策手段,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从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获悉,多年来我国通过大力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环境治理方面,通过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监管减排三大措施,对减缓社会经济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通过推行环境税收、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政策,推动企业主动节约能源、开发和利用气候友好型技术;还颁布了国际上第一个强制执行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标准——《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在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付诸实施,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跨越地球环境容量空间和资源制约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吴晓青说。

    他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上,我国将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制定环保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总体规划与方案,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力扶持气候友好型的环保技术研发、温室气体固定排放源监测、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影响与适应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课题的研究;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注重提高低碳技术与产品开发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有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技术转让,共同研发新技术;提高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积极性,使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关链接
· 刘延东会见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部分代表
· 科技部落实近7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
· 解振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 我国启动整层大气重要参数探查项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