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4月26日电(记者朱旭东、周婷玉)“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为病人的合理分流和医疗服务秩序的正常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最近完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基线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双向转诊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这份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同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8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中,以区为单位,只有36%的辖区建立并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2006年,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病人212人次,而上级医院转回到社区的病人仅为56人次,不少地方下转病人数为零。
这项基线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卢祖洵教授日前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研讨会上说,制度的落实需要机制的保障,目前在缺乏完善的首诊制和医疗保险制约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双向转诊还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他建议在重点联系城市进行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以及医疗保险预付制的探索,寻找突破口,建立并完善运行机制,这对构建城市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调查表明:社区卫生机构用房尚未妥善解决
新华社南京4月26日电(记者朱旭东、周婷玉)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132个,但最近完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基线调查报告》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措施,2007年下半年,国务院选择28个城市,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工作。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关键问题,通过各地实践,探索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基线调查报告》显示,29个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为1984平方米,其中36%的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没有达到卫生部规定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为244平方米,但有48%的站业务用房面积小于150平方米,也没有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中,近39%的为自行购买,32%为租用,在自购和租用业务用房的中心中,49%的中心资金来源为自筹。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近16%的业务用房为自购,50%为租用,在自购和租用业务用房的站中,69%的资金来源为自筹。
这项基线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卢祖洵教授日前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研讨会上说,租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70%左右的机构是部分或全部自筹租金,可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仍然没有妥善解决。
社区医疗机构使用静脉点滴和抗生素过多
新华社南京4月26日电(记者朱旭东、周婷玉)“在100张社区医疗机构的处方中,使用静脉点滴的处方数为35,使用抗生素的处方超过42张,这一数据很让人担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卢祖洵教授日前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研讨会上说,这表明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合理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有待加强。
卢祖洵最近负责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基线调查报告》,为了解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调查以合理处方和处方费用为指标,共抽查了28个重点联系城市的3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63个服务站的75100张处方。抽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3种,各城市之间差异不大;100张处方中使用静脉点滴的处方数为35,其中部分城市达到60张以上,静脉用药比例非常高;100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数为45张(中心)和42张(站),个别城市达到60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比较严重;而100张处方中,中心有8张处方,站有7张处方含有激素药物,个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38张。
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药养医的情况仍很普遍。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业务收入,财政补助所占比例较小,社区卫生服务站获得的财政补助不到总收入的10%。从机构收入构成看,药品收入比重都很大,其中中心门诊药品收入比例接近70%,住院药品收入也超过50%,而去年上半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诊药品收入比例接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