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1日电(记者邓华宁、王雅楠)连接长江两岸苏州、南通的苏通大桥即将正式通车的消息,引起了江苏人,特别是苏北人极大的兴趣。
“苏通大桥是近年江苏建成的第5座长江大桥,必然吸引上海、苏州等地客商到苏北投资。正如2005年,绍兴市‘意奔玛’公司来我们淮安,投资3亿元建厂,就是看中江阴长江大桥的物流便利。”淮安楚州开发区工委书记蒋必海日前这样说。
南通不再“南不通”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苏北融入苏南,先要打通长江天堑。”江苏省交通厅副厅长杨根林说。苏南、苏北的高速公路网已自成体系,苏通大桥的通车大大缩短了苏北连云港、盐城、淮安等市与苏南的距离,长三角对苏北的经济辐射将显著增强。
苏通大桥的通车给两岸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上个世纪80年代,我坐船从南通到苏州,上午8点上船,下午2点到达,10公里的水路用了6个小时。苏通大桥全长30多公里,现在开车走苏通大桥,从常熟到南通只要半小时。”南通市民刘宏告诉记者。
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说,苏通大桥建成后,从南通的边缘工业区域到上海的边缘工业区域,仅需半小时左右,从南通市中心到上海市中心的车程也只在1小时左右。南通由此将真正成为上海大都市经济圈的核心成员。
“大桥对旅游的影响在去年就已显现。南通市去年接待游客1070万人次,增幅达24%,其中上海游客增幅最大。今年初,南通的旅行社又在上海开设了散客专线游、南通2日游等产品。由于上海的苏北人特别多,苏北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市日前在上海共同推出旅游新干线,借大桥贯通之机,吸引上海游客。”江苏省旅游局综合处周晓平处长这样说。
据悉,近三年来,在大桥效应带动下,上海资本正以每年15%以上的增幅投向南通农业,总投资已超过50亿元。上海的纺织生产基地也大量向苏北腹地转移。
五桥贯通促南北对接
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范朝礼说,自1999年以来,江苏已在长江上修建了江阴大桥、南京长江二桥、润扬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共4座桥,如今,苏通大桥即将通车,泰州长江大桥也已开建。
生产要素沿交通干线集散,工业布局沿城市集群展开,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港口、城市、产业的发展定位往往由它所处的位置、承担的功能、依托的腹地、服务的半径来确定。
统计显示,润扬大桥2005年通车后仅一个月,每天经过润扬大桥的车辆就突破一万辆。扬州市迅速成为台商投资的高地。
苏北泗洪县三河农场农民经纪人徐继超告诉记者,润扬大桥、南京长江三桥通车后,苏北的绿色农产品可以更方便地运送到苏南的大城市,价格也比当地高出一大截,这直接增加了农村种植养殖户的收入。
苏中、苏北的沿江、沿海城市就像一根线上的蚂蚱,几座长江大桥通车后,都能跳起来了,苏中、苏北开发就活了。近年来,五座长江大桥相继贯通,体现了江苏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7年,苏北、苏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已超过全省甚至苏南平均水平,其中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苏南3.1个和3.8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高于苏南2.6个和7个百分点。
迈入沿海开发时代
范朝礼说,江苏沿海在全国处于“T”字形生产力布局中,近期沿海开发的规划布局为“三极一带多节点”:
“三极”: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城市为核心,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形成沿海开发的“极化”效应。
“一带”:以苏通大桥、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通榆运河等形成的组合交通体系为依托,构建沿海产业、城镇、旅游和生态为主要内容的开发带。
“多节点”:以邻近深水海港各区域为重要节点,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并向腹地延伸,努力在江苏省沿海地区形成上海到青岛之间重要的工商经济流通渠道和连接中西部地区的物产交通带。
苏通大桥的开通以及洋口、吕四深水大港的开发建设,将使沿江优势进一步放大,使沿海优势进一步显化,也会对沿江、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产业的发展定位产生深刻的影响,江苏的发展也由沿江开发时代迈入沿海开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