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5月2日电(记者姜雪城、马俊)2006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部分贫困乡村探索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有效缓解了农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
“村里建立互助资金,就好像俺们农民自己办起了银行!”固原市官厅乡刘店村农民马存英感慨地说。去年他向村里借用3000元互助资金,买了1头牛,喂养到秋天出售后,净赚了1580元,能顶上正常年景当地20多亩旱地小麦的收入。
刘店村是宁夏首批互助资金试点贫困村之一,这里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前些年,村民们试图发展育肥牛羊来避灾增收,却苦于缺乏启动资金。2006年底,村里的互助资金开始放款,到现在,全村203户人家已经有一半以上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宁夏现已在50个贫困村试点建立发展互助资金,每个村财政支持资金20万元。经宁夏扶贫办测算,首批10个试点村通过互助资金扶持,每个村可为贫困农户带来生产经营性收入40多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宁夏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采取由政府配股、农户自愿入股为主的筹资方式,广泛吸收聚集民间资本,再以小额信贷方式向贫困农户发放,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既有效缓解了农户的“贷款难”问题,又创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用管方式。
农户加入互助资金首先需要认购每股1000元的股金,其中政府配股600元,自己出资400元;绝对贫困农户参加互助资金,政府在配股基础上还要赠股200元,自己只出资200元。农户申请借用必须找几户信誉较好的家庭组成担保小组,如果借款户逾期欠款不还,担保户连带受责。
固原市原州区最早试点的甘城、砖窖、刘店3个村,在第一轮互助资金借款期共发展股民247户,累计发放种植业和养殖业小额贷款73.88万元。10个月借款到期后,借款农户100%偿还,3个村收回到期贷款本金和占用费77.14万元。
宁夏扶贫开发副主任马崇林算了一笔账,按照政府和村民6比4的资金捆绑规则测算,目前参与试点的贫困村平均拥有了33.33万元的发展基金。如果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这些贫困村可以利用的扶持资金将会越来越多,互助资金也将成为更多贫困农民的“草根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