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荟萃澳门渔人码头--澳门圣火传递起点与终点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 集中西方不同建筑特色于一体的澳门渔人码头是亚洲同类主题公园的首创,也是3日在澳门进行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起点和终点。
渔人码头位于澳门外港新填海区海岸,占地面积超过11.15万平方米,分为唐城、东西汇聚和励骏码头3个主题区域。
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的唐城,区内以金黄色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建筑古色古香;东西汇聚区域顾名思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交汇的地方。区内有火山、非洲土著式堡垒和希腊式广场3个主题;励骏码头则以海岸设计为主题,区内有很多不同国家、不同年代和不同形式的建筑物。
2003年开放以来,渔人码头已成为澳门居民和游客娱乐、购物的好选择。
3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澳门站活动将以渔人码头的励骏广场作为起点,终点则设在渔人码头的罗马表演场。
澳门金莲花广场:昔日见证回归 今朝喜迎圣火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 为庆祝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中央人民政府赠送澳门特区一尊名为《盛世莲花》的雕塑。雕塑放置的广场被命名为金莲花广场。这个昔日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的特殊地点,3日将成为人们欢迎北京奥运圣火的场所。
大型雕塑《盛世莲花》重6.5吨,高6米,主体部分由花茎、花瓣和花心组成,花体部分最大直径3.6米,青铜铸造,表面贴金装饰。形似莲叶的基座部分则由3层红色花岗岩相叠组成,寓意澳门、氹仔和路环三岛。
莲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花,莲花盛开,象征澳门永远繁荣昌盛。如今,位于澳门新口岸高美士街、毕士达大马路及友谊大马路之间的金莲花广场,不但是海内外游客必到的景点,而且是每年国庆、澳门回归纪念日澳门特区政府举行升国旗、区旗仪式的地点。平时每天的升旗时间是早上8时整。
有关方面预计,3日将有众多澳门市民在这里迎候奥运圣火的到来。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将途经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 澳门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3日,澳门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欢迎奥运圣火的到来。
大三巴牌坊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
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1990年至1995年,澳门对大三巴牌坊进行了维修,并建成了一个天主教艺术博物馆。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大三巴牌坊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澳门议事厅前地迎圣火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 3日下午,北京奥运圣火将来到澳门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议事厅前地,诸多澳门民众也将在这里送上他们对奥运圣火的祝福。
澳门特区最繁华的大街——新马路旁的议事厅前地,在澳门当地俗称“喷水池”。“前地”是葡萄牙语中广场的意思。以“喷水池”为中心的议事厅前地以产自葡萄牙的石质地砖组成各种动物标志的图案,被错落有致的葡萄牙风格建筑围绕,黑黄色调分明,具有葡萄牙传统特色。
议事厅前地是澳门的步行街区,也是游客聚集的热闹地方。
跨海桥前迎圣火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 跨海大桥是新澳门的象征,也是澳门快速发展的见证。3日,澳门民众将在他们引以为豪的西湾大桥前迎接北京奥运圣火的到来。
于2004年12月19日落成的西湾大桥,是连接澳门半岛与氹仔岛之间的第三座跨海大桥。西湾大桥北起澳门半岛融和门,南至氹仔码头,采用“竖琴斜拉式”,总长220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双向6车道,下层箱式结构,双向4车道行车,可以在8级台风时保证正常交通,从而建构起半岛与离岛之间的全天候交通网络。
妈阁庙前见证圣火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 3日下午,北京奥运会圣火将途经澳门的妈阁庙。届时,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将与妈阁庙的香火相遇,澳门将以最具代表性本土文化迎接奥运圣火的方式,展示其中西文化荟萃的特性。
已有逾500年历史的妈阁庙,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史最悠久的。
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整座庙宇包括石殿、大殿、弘仁殿和观音阁4座主要建筑。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由居民集资,于1875年开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
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娘妈诞,妈阁庙香火至为鼎盛。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都会前来拜神祈福。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举办奥运是每个中国人的光荣
——访澳门年龄最大的火炬手何鸿燊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记者 张家伟)“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与有荣焉,当然百分之百地支持,”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澳门站火炬手中年龄最大的何鸿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86岁高龄的何鸿燊坦言:“能成为火炬手我感到非常高兴和骄傲。”而且他信心十足地表示,自己平时热爱运动,每天都游泳,不时打打网球,跳跳舞,跑这点距离“小菜一碟,一点问题也没有”。
何鸿燊是澳门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他一直致力于赞助各项体育活动,包括澳门格兰披治赛车、香港网球精英赛等。他说,自己将跑本次火炬接力的第二棒,自己身体很好,能够应付。“我还是全港网球公开赛150岁组合(双打)连续7届的冠军呢!”
作为一名爱国的澳门同胞,他对国家举办奥运会的支持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上。2001年,当时身为奥申委顾问的何鸿燊在得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随即捐资用于兴建奥运场馆国家游泳中心。
被问到为火炬接力做了哪些准备时,他笑言:“不用准备,因为早有准备,不会有问题。我对传好火炬信心十足,对北京办好奥运信心十足。”
这是通向梦想的荣光
——访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澳门站火炬手梁庆庭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记者 张家伟)“办奥运是中国人的梦,在澳门传递奥运圣火是我们澳门市民为实现这一梦想的一种参与,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一分子的光荣,”澳门火炬手梁庆庭这样说。他将在3日当天的火炬传递中跑最后一棒。
梁庆庭说,能够跑最后一棒“很开心,感觉很荣幸”,但更重要的是火炬接力能够成功举行,因为很多澳门市民从中国成功申办奥运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期盼2008年赶快到来,以圆中国人这个多年的梦想。
61岁的梁庆庭,凭借着多年从事社会工作打下的民众基础,在1991年通过补选进入立法会至今,目前还同时担任特区政府行政会委员、澳门区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
经常与民众打交道的他,非常了解澳门民众对奥运的看法。“澳门的市民都很朴素,只是盼望能够参与或至少观看奥运,当通过电视看到有人想干扰奥运火炬传递时,大家都很不高兴,觉得这么好的事情还遭到破坏,实在是没有道理。”
事实上,梁庆庭与体育的渊源很深,年轻时曾当过澳门篮球队队长,凭着出色的球技,一家香港职业球队还曾邀请他加入,但最终他还是选择留在澳门,服务社会。
在他看来,奥运之所以那么有吸引力和价值,还是因为通过公平的运动竞赛,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互相接触、认识和了解。
回归之后,澳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从硬件方面还是人才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梁庆庭认为,这为澳门开展更多的体育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我以前是球员,但那时活动空间很小,设施不足,运动场也不多,现在不同了,相信这次奥运圣火在澳门传递,不仅能让市民对祖国和奥运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会更多地参与体育。”
用心传递奥运精神
——访澳门站第一棒火炬手梁洪敏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记者 张家伟)“作为一名澳门火炬手,作为一名运动员,我会用心去传递奥运精神,”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澳门站第一棒火炬手、澳门武术运动员梁洪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梁洪敏说:“澳门地方小,能够成为火炬手,加入到迎接奥运圣火的行列中来,已很荣幸,现在又宣布我跑第一棒,我兴奋得好像在比赛中获得了金牌。”
欣喜之余,他也意识到第一棒火炬手的责任。用他的话说,身边的亲友在关注他,澳门、全国乃至世界上很多人都在关注他,因此他在平时就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他觉得要对得起这份荣耀,希望“能以运动员的身份,并且用心做好这件事”。
作为澳门本土培养的武术运动员,梁洪敏曾代表中国澳门参加亚运会。在1999年的世界武术锦标赛上,他夺取了南刀亚军;在2005年的澳门东亚运动会上,他拿到了拳术亚军。
29岁的梁洪敏回忆说,开始习武以来,他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项武术比赛。他坦言,论比赛成绩,他在当选火炬手的几位武术运动员中并不算突出,但“参加了那么多年比赛,我相信自己有一份坚持与执著”。
梁洪敏表示,作为澳门的一分子,他也看到了本地民众的爱国心。为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许多人都参与了社团组织的欢迎活动,为祖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欢呼。
作为澳门特区公务员和澳门武术总会助教,梁洪敏只能强压下到北京看奥运会的念头,因为7、8月份是大部分学校放假的时候,本地孩子那时才会有更多时间参加武术培训。
现在主要负责教导年幼孩子习武的梁洪敏说,每年这段时间都很忙,所以到时只能通过看电视转播“过瘾”了。
“奥运展示中国发展成果”
——访澳门站火炬手杨允中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记者 张家伟)“北京奥运会的意义非凡,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国力大振,民族复兴,奥运会将展示中国发展成果,”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澳门站火炬手杨允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澳门区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学者,杨允中表示:“此次是我们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承办奥运会,在亚洲范围内也就韩国和日本有过类似经验,因此我相信这届奥运会我们会做到申办时的承诺,实现‘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
这位已年届75岁的老人,见证了澳门特区众多领域的发展历程,他现在不但是澳门大学校长高级顾问兼澳门研究中心主任,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以及第二任澳门特別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在2003年获澳门特区政府颁发的专业功绩勋章。
他说,北京奥运圣火来到澳门,是全特区民众的共同光荣。他说:“澳门小,优势也比较集中,特别是特区成立后,澳门政府依法施政,每一步每一个进展都会得到国家的关注,如果不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如果我不是澳门特区的学者、居民,那肯定也很难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奥运火炬传递的活动中来。”
因此,杨允中相信,无论是火炬手还是社会各界都会对这次北京奥运火炬传递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完成澳门站的接力;同时,通过这次全球关注的火炬接力,也可以展示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果,“让我们内地同胞看看,国际上看一看,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以来所取得的初步成功。”
他特别表示,奥运火炬本身是传递文明与和平信息的活动,奥运会就是通过体育比赛把和平友谊理念表达出来,展示世界文明进程的最新成果。
“让更多人参与奥运”
——访澳门站残疾火炬手邝小英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记者 张家伟)“火炬接力跑最重要的是传播奥运精神,并让包括我这样的伤残人士在内的更多人参与到奥运中来,”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澳门站火炬手邝小英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么说。
邝小英因为小儿麻痹致残,她坦言:“当初觉得自己是伤残人士,不太可能有机会当选火炬手。所以当他们宣布名单后,我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她将乘坐轮椅参与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奥运火炬接力。
40岁的邝小英是目前澳门唯一确定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残疾运动员,她也承认自己已到了运动员生涯的末期,因此本届残奥会对她来说,旨在“参与其中,不一定要拿奖牌,只要努力了,并感受到奥运氛围就行”。
作为运动员,她起步比较晚,22岁才加入澳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成为一名业余运动员,但经过努力,她还是在1999年曼谷远南运动会上,取得田径的3块金牌。
她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残疾运动员,希望借助这次奥运圣火的传递唤起更多人对残疾人以及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注,也希望让更多年青一代的本地残疾人士加入到运动员这一行列中来。
“让奥运变得更简单”
——访奥运火炬手、澳门武术运动员韩静
新华社澳门5月3日电(记者 张家伟)对于当选奥运圣火传递澳门站火炬手的武术运动员韩静来说,奥运是全人类共享的盛事,应该“让奥运变得更简单,让更多人参与”。
她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之前传递奥运圣火时出现了一些干扰,我觉得我们要用澳门人的热情去感染那些有偏见的人,因为体育相对简单,奥运精神是没有国界的,奥运是世界人民共享的盛大聚会。”
作为武术运动员,韩静在澳门体育界创造了许多第一,她在2001年的大阪东亚运动会上实现了澳门在这项赛事中“零的突破”,获得了武术项目的金牌,随后在世界武术锦标赛上她再次成为第一位在这项赛事上摘金的澳门运动员。她的突出贡献让特区政府也破天荒地首次将代表最高荣誉的功绩勋章颁发给了她。
她的出色与成就,也让这位2000年来到澳门的河北姑娘有了多次与运动会火炬“亲密接触”的机会。此前的2006年多哈亚运会她就参与了火炬接力,另外2005年澳门东亚运动会、2002年釜山亚运会以及全国运动会等等一系列的火炬传递活动,她都参与其中。但这次奥运圣火传递对她来说,“是澳门的第一次,也是我的第一次”。
她说:“当选奥运火炬手觉得荣幸的同时,也感受到那份责任。”
目前的韩静已经30出头,从内地来到澳门,她经历了很大的转变,如今已有特区公务员和运动员两重身份。这也是因为澳门没有专业运动员体制,所有的运动员都是业余性质。韩静现在要训练只能选择下班时间。但她还是很高兴地说,来到澳门之后才知道武术在这里的民众基础特别好,习武的本地人比从事其他运动项目的相对都要多。
另外,在澳门体育发展局的支持下,特区又开办了青少年武术学校,从小培养本地人的武术爱好。所以,她的一些朋友这次得知她当选火炬手后,都纷纷告诉她届时会与一些本地社团组织民众给她沿途加油。
作为本地体育界的代表人物,韩静期待着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特别举办的2008北京武术比赛上展示武术不同于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独特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