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5月7日电(记者叶佳 孙巍)曾于1985年访日的部分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7日与23年前结识的日本友人在东京举行联欢活动,畅谈友谊,共祝中日青年交流事业明天更美好。
贾棣锷是1985年访日的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之一,他在致词中无限感慨地说,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在两国友好关系史上已经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尽管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过一些挫折,但事实证明,两国友好下去这一发展趋势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1984年日本3000人访华团成员、日中友好人士小野寺喜一郎作为日方“青年”代表发言说,在庆祝老友重逢、重温当年友谊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忘记致力于日中友好事业的前辈们。我们将继承前辈的无私奉献精神,继往开来,开拓日中关系的新局面。
在联欢活动中,中日老朋友激动地回忆当年互访时的情景,仿佛重回年轻时代。在场的100多位中日青年交流事业的亲历者无不受到热烈气氛的感染,纷纷走上舞台用歌曲表达心声。中国青年以日语演唱了“拉网小调”等日本民歌,日本青年则以中文演唱“东方红”、“洪湖水浪打浪”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最后,中日青年合唱的“四季歌”将联欢活动推向了高潮。
此次联欢是日中友好团体和日本青年团体,专为欢迎23年前访日的部分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而举办的。
“青少年交流应立足当代、着眼未来”
——访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倪健
新华社东京5月7日电(记者孙巍 叶佳)“中日青少年交流应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正带领中国青年代表团在日本进行交流访问的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倪健5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1984年,倪健参加了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的接待工作,24年后他又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先期抵日,为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预热。倪健见证过中日青少年交流史上很多重要时刻,他始终坚信中日关系的前景会更加美好。
倪健曾多次率团出访日本,但能与国家领导人的访日行程重叠还是首次,这种民间与官方的互动使得青年代表团的访问更具意义。倪健说,中日两国政府共同决定将2008年定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中国3月份曾邀请1000名日本青年到访,参加了中方的开幕式。这次中国青年代表团是应日方要求回访,也是配合胡锦涛主席访日的一次重要民间活动。
倪健认为,尽管中日关系取得了很大发展,但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少,有些是个案,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在两国青年心中留下阴影,所以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友好交流,消除彼此间的误解,从民间层面建立中日两国的信赖基础。只有从多渠道和多角度共同努力,中日关系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1985年,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率领200名中国青年访问日本。有幸亲历那一时刻的倪健回忆道,胡锦涛作为那次访日青年代表团团长对青年交流的重要性有切身体会,对青年交流事业也是倍加支持。当时的青年访日活动受到了日方高度重视。“作为一名见证者,我有深刻的印象,那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倪健说,“在本次代表团的日程中,我们专门安排了两国‘老青年’的交流活动,意在温故而知新,传承友谊”。
代表团一行200人5月4日抵达日本,将在7天时间里以交流和学习为重点展开感知日本之旅。倪健说,青年代表来到日本一定要突出学习功能,例如在观光胜地轻井泽地区,中国青年和早稻田大学的学生一起进行了野外体验等活动,而参观丰田汽车公司和爱知世博会旧址等的目的都在于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和环保意识。
在代表团名单上,记者还发现了乒乓球运动员王楠、歌手张靓颖、“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可以看出代表团的人员构成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对此,倪健表示,“在选定团员的过程中,我们更看重广泛性,希望能将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涵盖进来,这有利于日本民众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国青年的实际状况,便于交流。”青年人比较关心文艺和体育,为了烘托友好交流年的气氛,代表团选择了一些在中日两国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体明星,他们将参加交流年的日方开幕式。
中日青少年交流历史久远,并在两国关系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最终形成以民促官、官民并举的态势。倪健说,中日之间在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交流、建立基本的认可度和信赖关系非常必要,青年交流是立足当代、着眼未来的重要举措,相信中日关系的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十三载人生路 割舍不断中日情
——记中国青年代表团老团员重游日本
新华社日本名古屋5月7日电(记者孙巍 叶佳)1985年是中日青年交流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这一年,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锦涛率100名中国青年访日,以及随后多达500名中国青年参加的“友好之船”活动让整个日本社会为之沸腾。23年后的今天,在胡锦涛主席抵达日本开始暖春之旅之际,部分老团员也旧地重游。
“我的心情很难平静,因为回想起中日关系的发展,我更觉得当时所做的一切是那么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是23年前访日青年代表团的成员之一,能以老团员的身份重温当年的记忆让他激动不已。
瞿弦和为此次温故知新之旅做了精心准备,特意随身携带了当年代表团的名单和照片。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3年前访问日本时,当他朗诵完一首日本最著名的诗歌后,全场掌声雷动的情景。他说,“中日老朋友即将在东京聚首,我十分期待这一时刻”,“民间交流能让日本人真正地了解中国,喜爱中国,我愿意继续从事这份光荣的‘工作’”。
为配合胡主席的访日行程,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200人于5月4日抵达日本,开始为期7天的旅程。在当晚的欢迎晚宴上,《人民画报》社记者王永强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他拿着《人民画报》的一篇配图文章,在“欢迎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条幅前留下纪念。
1985年,乘坐“友好之船”访日的王永强与新潟县一位普通农民须藤宽结下了友谊。尽管随着岁月流逝,两人已不再年轻,但两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却从未变淡,王永强手中的文章正是这段故事的再现。“看看23年后的日本,见见昔日的老朋友”——王永强的想法很简单。
时隔23年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老团员们的感受颇有不同。在贵州省望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崇道眼中,如今的日本与当年似乎并没有太多不同,“日本的生态保护得还和从前一样好,放眼望去一片绿色”。
作为一名老记者,《中国青年报》的郭家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日本的变化不大,反倒是中国在发生巨变”。他说,这恰好证明日本是个成熟型社会,“在细节上,我们与日本的差距仍然很大,这次来又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随着在日停留时间一天一天增加,老团员们对日本的记忆被一点一点唤醒,对日本的认知和感受也在一点一点加深和改变。老团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在回国后,将带着对今天的日本、对21世纪的中日友好、对新时代的中日青年交流的全新认识和感受,继续投身到中日青年友好交流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