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8日(记者许剑铭)走近淄博,会有很多“惊讶”:齐国故都的风俗底蕴让人由衷赞叹,工业名城的发达经济令人称颂不已,花园城市的碧水蓝天使人心怡气爽。几年前的老工业污染城市,依托自然条件和现代文明资源,5年初步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描绘出心中的生态文明城市“景观”。
环境立市 生态做主
淄博市是国内较早依托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结构性污染突出,曾被人夸张地形容为,“一年吃块砖(粉尘),白衬衣不敢穿”,“外商绕道走,游客不敢留” 。原有的发展模式让淄博感到发展之“痛”。
面临严峻形势,淄博市提出把生态建设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头等大事,2003年在山东省率先提出了实施“环境立市”战略,2006年又提出建设“生态淄博”的战略目标,明确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
为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淄博对中心城区近郊16家水泥企业的44条生产线进行搬迁、转产,拆除关停落后燃煤炉窑256座。针对中心城区东部化工企业集中的情况,从2004年起关停并转重污染企业512家,关闭环保不达标的“土小”企业2600余家。
在淄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记者发现,从垃圾的分选、燃烧、过滤整个系统处于密闭状态,焚烧后生成的灰渣达标后用作水泥混合料等,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这样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淄博已经随处可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了淄博市结构性污染问题。
“发展经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淄博政府职能部门的准则。为了保护环境,淄博将很多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项目拒之门外,坚持“一票否决”制度,杜绝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进入,仅2006年以来就实施环保“一票否决”90余次。2007年开展“环保执法年”活动,多部门联合执法,“顶格处罚” 138起环境违法行为,保持了环保执法的力度。
从2005年起,总投资55亿元的“碧水蓝天行动计划”,淄博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环保成绩单:水质始终保持在一至二类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烟尘管制区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连续4年超过300天。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几年超过10%的情况下,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7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22%。
淄博由原来的重工业资源城市,逐步向绿色、生态、宜居城市转变。
结构调整唱响生态经济主旋律
2002年,淄博依靠老石化、老建材、老冶金,全市工业总产值仅780亿元。而到2007年,淄博工业总产值超过1945亿元,是2002年的1.6倍。五年时间淄博经济怎样实现了飞跃?“发展生态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淄博市市长周清利道出其中“奥秘”。
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淄博曾面临工业化进程中的诸多“陷阱”,生产水平低,工艺差,品牌效益小,长期面临产业结构“重而不优”。刘慧晏认为,发展生态经济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坚持发展服务业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始终强调“安全环保第一,发展效益第二”的东岳集团,合作研发的绿色环保制冷剂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合作研发的离子膜项目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和“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
金晶集团通过设置余热锅炉,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冬季加热重油,夏季用于中央空调。集团负责人称:“节能减排、不断提高燃料利用效率,成为我们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公司生产的超白玻璃不仅远销欧美,还中标奥运工程“鸟巢”、“水立方”。
实践中,淄博市从自身产业特点出发,选择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4个重点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2007年,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1%。五年累计利用工业废渣1000万吨,节约标煤50万吨,节地6000余亩,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量40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3亿元。淄博市被山东省列为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型城市。
淄博还大力发展物流、信息、金融、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31.6%。
2003年以来,淄博共引进境内外资金725亿元,年均增长18.1%,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淄博。2005年,淄博市被国家统计局公布为中国投资硬环境50优城市之一。
区域布局勾画山水情缘
依托 “半城山色半城河”的自然资源优势,淄博“组群式生态文明城市”的蓝图应运而生。
淄博市按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大绿化要求,集中组织了城区公共绿地、绿化景观和环城绿化带、森林屏障、组团间绿色走廊建设。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人均绿地面积14.3平方米,形成了林荫路网为贯穿,公园绿地为节点,社会绿化为补充,外围大环境绿化为依托的城市绿化格局。
2003年,根据组群式城市的特点,淄博市深入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对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进行财政补贴,大力推广沼气利用,建成沼气池3万余个,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卫生面貌和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布局和生态修复使淄博的自然生态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近年来,淄博市先后荣获国家优秀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市民娄序浦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淄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我们的气也变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