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刘铮、周英峰)同比上涨8.5%,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几乎毫无悬念地再度高居8%平台,这已是CPI连续3个月突破8%。但是,从CPI具体构成以及环比数据看,在上涨之中,还是悄然发生了不少变化。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CPI时分析指出,4月份CPI仍处高位。这既与上年4月份的低基数有关,又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国内食品价格居高不下有关。
但从更能反映当前CPI变化的环比数据看,4月份CPI比上月微升0.1%。特别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食品类价格,在4月份出现了环比下降0.1%,其中鲜菜下降9.2%,鲜蛋下降0.5%。
“从变化趋势看,总的结论是CPI将走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CPI同比涨幅确实比较高,而且4月份比3月份还高。但环比涨幅只有0.1%,这是比较低的;从结构看,仍然以食品价格上涨为支撑,而4月份食品类价格环比下降0.1%。
从2007年3月份突破3%警戒线、当年8月突破6%,到2008年1月突破7%、2月突破8%,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企,我国CPI一路走高。
张立群分析认为,从4月份的最新数据看,当前导致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比走稳、环比下降。新涨价因素不是在继续增加,同时考虑到翘尾因素逐步消减,从去年开始的CPI快速上涨已基本到了拐点。
国家统计局在发布4月份CPI时强调,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表示认同,他指出,虽然当前CPI大规模快速上涨阶段即将过去,但中等程度的上涨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粮食价格居高不下,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依然值得警惕。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认为,从当前国内外因素来看,CPI结构性上涨仍将延续,但经济的基本面并未恶化。应该继续坚持现有的宏观调控政策,但要注意在抑制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关注宏观经济,不仅要关注CPI,出口等需求的变化也至关重要。海关当天发布了出口数据,我国4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21.8%,增幅比上月下降8.8个百分点。张立群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共同造成出口增幅下滑,而出口增幅一旦下滑过快,会对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蔡志洲分析指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不小,要继续坚持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要注意出口等需求的变化,及时应对,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
民众评述经济数据变化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朱立毅、刘铮、周丹丹)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12日分别公布了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出口额的相关数据,前者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后者同比增长21.8%,增幅比上月下降8.8个百分点。记者在第一时间连线企业、专家和证券投资者等各界人士,倾听他们对这两个数据一升一降的看法和感受。
“原材料上涨对出口的影响已超过汇率波动”
浙江省遂昌县是我国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之一。目前,这里的竹炭产品约有一半依靠出口,人民币汇率升值给这一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出口10万美元的货,以前能拿到83万元人民币货款,现在只能拿到69万元。”遂昌碧岩生态资源开发行总经理涂志龙说,“目前大家都不敢签长期合同,只是做一笔算一笔,而且尽量争取不用美元结算货款。”
除了汇率波动,更多的外贸从业者还感觉到了通胀带来的压力。杭州一家进出口公司业务员王晓群认为,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原材料价格涨幅太大。
王晓群举例说,硫酸是她常接触到的原材料,可是每吨硫酸的价格已从去年的8000元上升到了目前的1.6万元,甚至接近2万元。“还有一些供应商看到大家涨价,也就趁火打劫,借机涨价。”
虽然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早已约定了价格,但是国内一些供应商往往会以原材料涨价为由,要求提价。“一般来说,我们从供应商手中得到的价格和报给国外客户的相差5个点,可是现在,供应商甚至会突然提出20%的涨幅。”王晓群告诉记者,“原材料上涨对出口的影响已超过了汇率的波动。”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外贸研究部研究员李健说:“4月份出口保持20%以上的增速尚属正常,但国内外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大,未来几个季度可能呈现不断放缓的态势。”
“从变化趋势看,总的结论是CPI将走稳”
“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正在走稳,环比都在下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新的涨价因素没有继续增加,同时考虑到翘尾因素不断消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CPI快速上涨已基本到了拐点。
他分析指出,虽然4月份CPI同比上涨8.5%,但更能反映当前价格走势的环比涨幅仅为0.1%。特别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食品类价格,在4月份出现了环比下降,“从变化趋势看,总的结论是CPI将走稳。”
“肉价确实一直在降,而且降得还不少。”在北京市马家堡一家大型超市闲逛的霍大伯说,这段时间,蔬菜的价格也降挺多,虽然去年以来涨得太多,但是大家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降幅。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指出,大规模快速上涨的阶段已经过去,中等程度的上涨会持续一段时间。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会延续,长远看石油、电力等价格还要理顺,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CPI和出口数据让股民们心情有些复杂”
“要是CPI高了,那就买些抗通胀的股票,比如农业股,但是得选准公司;要是CPI还这么厉害,国家加息,那么银行股、房地产股肯定得受影响。”在北京宣武门附近的民族证券营业厅,股民老梁为记者“指点迷津”。
相对于老梁,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赵世杰对股市的看法更深入些。“虽然CPI达到8.5%,但今天的股市先抑后扬,说明这个数据处于各大机构预料之中,因此对股市的影响不大,由于利空出尽,股市甚至飘红。”
“在继续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预防经济增长出现下行势头。”蔡志洲指出。
张立群认为,4月份中国出口增幅的回落,已经开始显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旦出口增速过快回落,对需求和整个宏观经济会产生不利影响。
“CPI和出口数据让股民们心情有些复杂。”赵世杰说,4月份的CPI仅比3月份微涨0.1%,看来物价上涨已经趋缓,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出口增速却大幅下降,这可能对经济造成影响,由此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