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让志愿精神的种子播撒在非洲大陆—记援非志愿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常璐)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有这样一群中国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爱心默默地为非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援非青年志愿者。

    到非洲去:奉献的青春体现价值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中国首批援非青年志愿者之一、复旦大学博士生冯艾的感触。这简练的话语道出了中国青年志愿者们在非洲的工作和生活。

    远离祖国和亲人,面对艰苦的条件、陌生的环境、等待援助的人们,志愿者们没有丝毫的退缩、没有更多的等待,而是迅速进入角色。无论是在首都医院,还是在音乐学校;无论是在穷乡荒岛,还是在边远山区,他们用辛勤的劳动、真诚的付出,为非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展示着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用平等的交流、深入的沟通加深中非人民的友谊。

    ——梁一鸣,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2007年1月作为中国援非青年志愿者赴塞舌尔,与同事林道轩一起在当地的维多利亚医院从事志愿服务。他们发现外科感染率很高,无菌观念比较差、护士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就坚持和护士一起换药,并且向同事宣讲无菌原则的观念,手把手示范无菌操作。在他们的努力下,病房切口感染率降低了,足部大面积溃疡减少了,糖尿病人的截肢率明显下降了。一年来,他们两人共开展手术500多台次,处理急诊外伤病人1400多人次。

    ——李越,烟台大学机电学院讲师,2007年1月与在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担任讲师的妻子孔繁茹一起,将年仅5岁的女儿留在老人身边,共同奔赴津巴布韦,在穆塔雷技术学院开展为期一年的计算机教学志愿服务,为学院成功开发了面向学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申玉龙,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2006年10月在埃塞俄比亚好莱塔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农业教学工作,期间完成了栽培整地模式改造、地埂建造、坡地集水设施建造、大小雨季排水集水系统四项实习教学内容,并协助中国专家完成了小麦、玉米两项节水高产示范,学年结束时,被授予“教学成绩突出奖”……

    2007年1月赴塞舌尔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首次赴该国服务。他们的到来在塞舌尔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次有青年志愿者来塞舌尔援助,第一次有中国的外科医生,第一次有中国的护士,第一次有正式的汉语教学老师。志愿者们在开展医疗、护理、音乐教育、汉语教学等方面志愿服务工作,受到了塞方的好评。

    其中,“80后”的谭晓睿是广州星海音乐学院2006届毕业生,在塞舌尔音乐学校教授小提琴。因为“穿中国旗袍,演奏中国音乐、唱着中国歌,”这个最年轻的志愿者被亲切地称为“MISS CHINA”(中国小姐)。

    “没有人会拒绝微笑。灿烂的笑容和亲切的问候赢得了大家对我的尊敬和喜爱,也使我收获了非洲朋友的友谊。”谭晓睿说。

    付出与收获: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2007年10月25日出版的《埃塞俄比亚先驱报》上,刊登了一位普通埃塞俄比亚公民致中国志愿者的一封信。信中说:“为增进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人民之间的了解并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中国派遣青年志愿者来到埃塞俄比亚,无偿服务于多个领域,帮助埃塞俄比亚的人力资源提高技能……我相信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志愿者将为加强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做出贡献。”

    这封热情洋溢的信是非洲人民回应来自遥远中国的青年志愿者们努力工作的一个体现。工作之余,志愿者们还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利用业余时间教当地学生学习武术、京剧等,还深入学校、医院、社区等基层单位,与当地人民共同生活、工作,并在工作同时传播了中国文化,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使当地群众更了解、喜爱中国,更真切体会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他们的勤奋工作,不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也赢得了政府和人民的认可与赞誉。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对中国青年志愿者给予高度评价:“志愿服务是友谊的象征,也是文化的联系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困难。虽然对志愿者来说,是一个人去做志愿服务,但从他的服务中受益的是越来越多的埃塞俄比亚的人民。”

    突尼斯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主管青年、教育和文化的副总书记卡迈勒·哈吉·萨斯今年在会见中国青年志愿者时说,青年是世界的未来,是文化的传播者。此次中国派志愿者服务于文化、体育和教育领域,是一个创新。他强调,中国政府始终主持正义,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突尼斯人民热爱中国人民,热爱中国文化。

    津巴布韦青年发展与就业创造部常务秘书穆帕祖在欢送首批赴津志愿者的会上说:“谢谢你们到津巴布韦来,我们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也希望你们能更多地了解津巴布韦。我相信你们会成为津巴布韦与中国的友谊使者。”

    塞舌尔共和国驻华大使菲利浦·勒加尔说,中国青年志愿者成功地代表了中国青年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朝气蓬勃、丰富多彩的中国,一个高尚、伟大的民族。

    同时,志愿者在国外的一年志愿服务生活,不仅开拓了国际视野,加深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理解,提升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与能力,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今后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塞舌尔的每一天,面对这些朴实、善良的患者,感同身受非洲朋友的病痛,我心中有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我们有一个崇高的称呼——中国青年志愿者。”志愿者梁一鸣说。“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个篇章,让我铭刻一生,作为一名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我自豪,我光荣!”

    青春作证:做永远的志愿者

    2002年,团中央招募选派了5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到老挝开展服务,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海外服务的序幕。3年后的2005年,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踏上非洲大陆,12名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开展服务。他们的杰出表现获得了当地政府与人民的称赞,埃塞俄比亚请求继续增派志愿者,提出了300多个岗位需求。

    2006年11月1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夕,50名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通过了严格选拔,组成迄今为止中国派出的规模最大的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奔赴埃塞俄比亚。

    2006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今后3年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迄今,团中央已向非洲派遣了105名青年志愿者,从事汉语教学、医疗卫生、农业科技、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职业教育、工业技术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2008年3月,首批援突尼斯和第二批援塞舌尔的青年志愿者已经启程。今年,还将有更多中国青年踏上非洲大陆,通过奉献和付出实现自己的青春和人生的价值。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援外志愿者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在出访时几次看望援外青年志愿者,勉励他们要爱岗敬业、传播友谊、增长才干、团结协作,做促进中非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使者。

    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对外友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途径和舞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表示,中国青年志愿者深入受援国人民当中,与当地人民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青年志愿者是传播中外友谊的民间使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受援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从一个独特角度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国际上传播“和谐世界”理念,使当地民众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爱好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一批既具有国际眼光,又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青年人才。

    “志愿者是平凡的,但是,志愿者的精神和理想是崇高的,志愿者的事业是伟大的……”志愿者林道轩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这句话。

    奉献如歌,青春作证,他们说,要做永远的志愿者。 

 
 
 相关链接
· 重庆援外青年志愿服务队前往毛里求斯
· 北京奥运社会志愿者加油站志愿服务日前正式启动
· 平凡中的伟大 3位北京十佳志愿者心中的志愿精神
·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誓师大会”在京举行
· 记北京奥运会外籍志愿者:“我爱中国 我爱奥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