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5月17日开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邹声文、王茜)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2008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于5月17日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开幕式并宣布“2008年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

    万钢说,2008年科技活动周,是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期盼奥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重要时期举办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举办科技活动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实用技术,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亿万群众;要大力宣传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者与公众的沟通交流,促进公众理解科技,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万钢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这非常时刻,本届科技活动周要尽最大努力,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的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急人民所急,做人民所需,为抗震减灾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开幕式上,有关领导代表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向20所中西部农村学校赠送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操作室”,为科技列车贵州行服务队授了旗。开幕式前,会场全体人员起立,为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人员默哀一分钟,开幕式后,与会人员共同参与了“科技助燃圣火,创新圆梦中国”科技奥运科普互动活动。

    全国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社会各界和青少年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5月17日,在黑龙江省科技馆,一位小朋友借助滑轮的帮助,在“拔河”中和对方两个人相持不下。当日,200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拉开帷幕。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开展“探索科技奥秘,掌握创新方法,快乐成长之旅”系列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增进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活动周期间,将每天免费接待1000名未成年参观者。  新华社记者 王希 摄

200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17日隆重开幕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程义峰、师同)“科技点燃圣火,创新圆梦中国”——200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于17日上午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4项标志性活动、42项重点科普活动和数千项基层科普活动将现身北京科技周。

    据记者了解,本届北京科技周以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为契机,通过大型主题展览、首都图书馆奥运科普宣传、文艺演出和“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4个标志性内容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着重宣传奥运三大理念,营造喜迎奥运的和谐社会氛围。

    北京科技周预计开展市级活动46项,区县活动538项,学会团体活动93项,企业、高校活动49项,科技场馆活动18项等科普活动。多个科技场馆、科普基地、实验室等还将在此期间免费或优惠对外开放。

    据悉,自2004年起,北京科技周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统一主题,同期举办。今年全国科技周主题为“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科技周副主题为“科技点燃圣火 创新圆梦中国”。科技周活动将至5月23日结束。  

    (科技活动周)内蒙古:让科技离民生越来越近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7日电(记者李云平、江威)记者在正在此间举行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活动周上有一个突出的感觉,原来科技与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可以离得这样近。

    5月17日上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举行的科技活动周宣传展上,各参展单位不约而同地亮出了“百姓身边的科技”牌,传播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知识。记者在现场看到,农牧业实用技术,食品、饮用水科技等展位前人头攒动,许多人主动上前询问。

    市民聂志高边看展板边对记者说,现场宣传的很多新科技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都很有用,看完展览觉得长了不少知识。

    记者从内蒙古科技厅了解到,今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构建和谐内蒙古”。从5月17日开始到5月23日一周时间内,内蒙古各地将围绕当前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组织安排130余场科普宣传示范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让公众在亲身参与中体验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作用。

    (科技活动周)辽宁省暨沈阳科技周突出抗震减灾

    新华社沈阳5月17日电(记者姜敏)举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向市民发放“地震灾难逃生技巧”“北方农村居民建筑抗震知识”“图说防震减灾法”等宣传小册子,普及相关抗震知识,是17日上午开幕的辽宁省暨沈阳市科技活动周的主要内容。

    沈阳市科技局局长宋锡坤说,四川汶川发生的强烈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根据科技部的要求,今年在科技活动周中重点向人们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抗震减灾的意识。

    据沈阳科技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仅17日上午科技周开幕,就免费发放有关地震常识的小册子1万余册。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板前,许多参观者驻足观看。来自营口大石桥的一位参观者刘艳说,这次汶川发生的强烈地震感到非常震惊。多了解地球构造、中国的地震带有哪些、地震灾难来了怎么办、如何科学减灾等各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好处。据悉,许多市民在观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后,还自愿加入了市级地震救援队伍,成为一名志愿者。

    与此同时,“为2008北京奥运喝彩”科技作品竞赛、奥运知识科普展、妇女编织奥运福娃竞赛、无烟奥运宣传等一系列旨在宣传奥运、参与奥运的科技奥运主题活动,也在沈阳科技周上亮相。

    上海:“地震科普展”吸引人   

    新华社上海5月17日电(杨金志、刘文)“遭遇地震时应该先保护哪个部位?头部,胸部,还是手脚?”“突发地震时你在楼里应该怎么办?”……来自上海金同幼儿园中班的刘雪琼小朋友在父亲的陪伴下,正在回答上海科技馆“地震科普展”的“地震小博士认证测试”中电脑提出的问题。

    17日,作为“2008上海科技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科普展”在上海科技馆开幕,吸引了众多观众,尤以小朋友为甚。在展览现场,人们可以看到精密的地震波动记录仪,看医生现场演示人员自救,还能在电脑上玩地震知识互动游戏,丰富的内容让人应接不暇。刘雪琼小朋友答对了不少题目,但是在选择跳楼、躲在坚固的桌椅下、坐电梯下楼等项目时,她选择了“跳楼”,电脑显出:“非常遗憾,你答错了!”

    “跳楼要摔伤的。”在一旁观看的一年级学生徐沁小朋友说,“爸爸跟我说过,地震了千万不能跳楼,而要躲到坚固的桌椅底下或者躲到卫生间里。”徐沁小朋友来自杭州西湖小学,进入科技馆后马上就拉着父母的手来看地震科普展。

    就在电脑桌边上,有两个真人大小的模拟人体躺在地上。在周围人们的注视下,两位穿白大褂的医生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地震发生后如何对周边伤员进行救治。“要把下巴抬高,否则平躺的人无法顺利呼吸,”来自上海华山医院的医生刘骏峰边演示边说,观众们若有所思地点头。

    “地震发生时,专业救治医疗队伍很难立刻赶到,因此幸存者的自救和相互之间的互救十分重要。”刘骏峰对记者说,“只要方法得当,心跳呼吸暂时停止4分钟的人都能救过来,接下来就可以安心等待专业医疗队赶到,大大提高震后人员存活率。”

    “地震发生后,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镇静,不能慌不择路,住在楼上的居民千万不要跳楼、坐电梯。”上海市地震局副局长朱元清在现场对观众释疑解惑,“上海的房屋设计标准能抵抗5到5.5级的地震,居民可以争取时间躲避逃生。”

    “这个地震科普展办得很好!”刘雪琼的爸爸说,“我们家长自己对地震知识也懂得不多,在家很难给小孩子普及这些知识,这个展览增强了我们所有人的防震意识。”

  “嫦娥一号”卫星所摄月球表面图像首次展出

    新华社广州5月17日电(记者闫洁)2008年广州科技活动周17日在广州市少年宫拉开帷幕。4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像在“探月——人类的光荣与梦想”系列展览中首次向公众展出,引来不少广州市民和青少年前往参观。

    这4幅图像分别是月球表面的“春湖”“夏湖”“秋湖”以及“冬湖”,均由“嫦娥一号”卫星相机于2007年11月和12月拍摄。现场小讲解员告诉记者,为让公众和青少年更好地欣赏这4幅图,每幅图像均配有形象比喻。例如,春湖就像一名高束发髻的古代女子,夏湖宛如一名甩开臂膀、奋力奔跑的体育健儿,秋湖和冬湖则分别形似双手作揖的古代男子和一只猫头鹰头部。

    上小学三年级的陈同学一边听讲解、一边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他告诉记者,自己对月球的形成以及探月工程很感兴趣,展览结束后还想让妈妈买几本有关的科普读物。

    据介绍,此次活动周以“创新成就未来,建设和谐广州”为主题,旨在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除探月系列展览外,广州青少年“奇思妙想”科技创意表演、各区青少年优秀科技活动成果现场实验展示以及“月球探测者”机器人设计赛等活动当天也一并登场,引来不少学生和家长驻足观看。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广州市政府地震办设立的地震专家咨询台前人头攒动,不少青少年和家长纷纷领取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并向专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相关链接
· 权威专家为贵州等省区冰雪灾害后重建"把脉问诊"
· 科技部首批高新技术救灾产品运往四川地震灾区
· 科技部首批LED应急照明产品紧急运往四川地震灾区
· 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16日在福州市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