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救援官兵在千余个重灾区村寨全力展开救援行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5月20日电(记者 刘永华、张玉清、李宣良)已进入千余个重灾区村寨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救援官兵,顾不上休息,争分夺秒展开抢救伤员、送粮送药、救助灾民等行动,竭尽全力帮助灾区群众排忧解难。

    进村入户的官兵将抢救危重伤员和从废墟中搜救幸存者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济南军区某高炮团对青川县受灾严重的红光乡、石坝乡交界地带进行全面排查,成功搜救出38名重伤群众。19日中午,官兵们在一处塌方的矿井中挖出7名矿工,其中6人遇难、1人尚有微弱心跳。这名被救的67岁矿工名叫王春邦,他的家人以为他已遇难,正准备为他办后事。得知亲人获救后,他们感激地说:“亲人解放军的恩情,我们一家人几辈子也报答不完!”

    救援官兵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及时向急需救援的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在北川灾区有余震和大雨警报的情况下,继续做好进村入户救援工作。二炮一支医疗队到擂鼓镇麻柳村设置医疗点,为当地群众治病防病,还发放近万元药品。80岁的老人任成珍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的房屋倒塌,老人和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儿子完全丧失自救能力。官兵们为老人搭建帐篷,送去面包、方便面和矿泉水,还为老人检查了身体。

    官兵们给受困多日的群众送去食品、药品等救灾物品的同时,还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慰问。海军南海舰队抗震救灾指挥部将宣传党的政策、鼓励受灾群众信心作为进村入户的重要工作。他们与绵阳市师古镇、东北镇党委政府建立联席制度,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安抚优抚灾民政策提供给官兵学习掌握,在进村入户中结合实际进行宣传,并将25000多份抗震救灾卡片分发到每家每户。他们还在各村出板报、贴标语,稳定灾区民心,进一步增强了受灾群众战胜地震灾难、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上千个村寨分散在数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部队全部进村入户后,为了有效整合救灾资源、提高救灾效率,军地之间加强协调,形成了合力。成都军区、济南军区等救灾部队,统一拟制下发了《抗震救灾任务需求单》,按照进村入户任务区分,由地方乡镇政府提出任务需求,部队以营为单位,与地方协商确定救援地点、任务性质、兵力使用等事宜。

    帮助返乡农民挖掘、转移和运送物资,搭建防震篷、伙房和厕所,开展卫生防疫和消毒工作,建立临时便民电站,帮助修筑道路,搭建学生复课点……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就是官兵要做的;只要是群众急需的,就是官兵义不容辞的。一曲曲爱民助民的动人乐章,正在灾区的上千村寨里奏响。

二炮抗震救灾医疗队走村进户送医疗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张选杰、莫鹏)连日来,二炮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深入农村送医疗,行程上千公里,使10多个受灾村庄群众得到医疗救助。

    第二炮兵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由120人组成,由“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李淑君等医疗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到达灾区后,他们立即展开医疗救援,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山体滑坡等危险,始终战斗在救灾一线。

    目前,医疗队深入受灾严重的村庄挨家挨户进行巡诊救治服务,仅19日上午,他们就先后在北川县大田村、和平村、镭鼓村等6个村落进行巡诊、救治灾民,并送去了急需的药品。56岁的村民刘耀菊在地震发生时左臂骨折,医疗队立即用救护车将其送到后方野战医院进行治疗,骨科专家及时对她的伤臂进行了治疗。

“红十字”方队在行动
——第二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纪实

    新华社成都5月20日电(王新文、汤宏、肖鑫)第二军医大学由221名专家组成的7支医疗队,在四川抗震救灾一线救死扶伤、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被灾区群众亲切地誉为生命的“守护神”。

    拯救,在勇闯禁区中进行

    17日17时,第二军医大学驻安县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接来了1名因地震导致颈部受伤、即将全身瘫痪的危重病人。

    56岁的付利华在地震时不幸被砖头砸伤颈椎,当时就几近瘫痪。当第6天被救出时,他的身体极度虚弱。

    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颈椎手术的风险极大。没有影像检查设备,没有核磁共振,只能完全凭技术和经验来判断伤病部位,很难保证手术的精确性;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实施这种手术都需要输血准备,但在灾区,没有可靠血液来源,一旦出现大出血,病人就有生命危险!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病人已接近完全瘫痪,胸部以下知觉接近丧失,再不进行手术,高位截瘫将无法避免……

    为了挽救付利华,医疗队叶晓健教授在认真分析了手术条件后,决定勇闯禁区。

    在麻醉科的协助下,他们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完成了手术。

    在现场指挥救助的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张雁灵透露:据专家初步判定,这例手术是世界罕见的野战条件下全麻醉急诊颈椎手术。

    手术,在暴雨前紧急实施

    17日19时29分。1名幸存者被紧急送往医疗救护中心。

    这名在废墟中生存了5天的幸存者被一线官兵救出后,辗转10多个小时后到达医疗队。由于几天没有正常饮食,加上多处受伤,他已处于休克早期。

    医生在检查中发现,伤员脸部、胸部及双上肢全身多处皮肤擦伤,皮下淤血。双小腿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挫伤,肌腱、筋膜组织及骨外露,分泌物多,大脚趾几乎脱落,急需实施综合手术。

    但病人血压偏低,心率偏高。是就地救治,还是后送绵阳?这时已经是晚上,根据预报当晚有雷雨及余震,并可能有泥石流发生,后送路途遥远,途中安全无法保证。

    时间就是生命。医疗队成员经集体研究决定就地抢救。骨科、麻醉科密切合作,边麻醉、边抗休克。胸外科、耳鼻喉科和骨科医师分两组同时手术。

    19时35分,手术开始。无影灯下,大家分工有序、分秒必争;手术室外,心内科医师已做好术后的循环管理准备,护士长安排好了术后重症护理。

    21时,手术圆满结束。

    病人醒来后,迫切地想硬撑着坐起来感谢救命恩人。队长钟海忠忙扶住伤员,安慰道:“赶快躺下,好好休息。腿保住了!”病人流着泪说:“谢谢恩人解放军!”

    不一会儿,一场暴雨降临了。

    生命,在危难中顺利诞生

    18日中午,一名孕妇被紧急送至医疗救护中心。

    这名孕妇在安县多家医院辗转,均被告知因灾后条件有限、无法实施手术,家属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救护中心。

    医疗一队副队长毕建威、妇产科医师贺茜对孕妇仔细检查后,认为她破水多天,且胎心较弱,如发生宫内感染,不仅有丧失子宫的危险,甚至可能危及她和胎儿的生命。医疗队经研究并报告抗震救灾医疗队前线总指挥部后决定:立即就地救治,施行手术。

    接生或剖宫产,在正规医院算不上什么,但在医疗条件很不完备的野战医疗所,确保母婴安全难度很大。

    13时40分,手术开始。安县室外气温高达30摄氏度,军用帐篷搭建的手术室像个蒸笼。

    手术室内,医疗队员分工有序,争分夺秒;手术室外,孕妇丈夫看着酷暑中忙碌的军医们非常感动。他对护士说:“这个孩子如果是儿子,就叫潘长海,如果是女儿,就叫潘海欣,让他(她)一辈子记住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军医救了自己。”

    13时48分,小女孩顺利剖出。在手术室外的父亲激动地说:“感谢解放军同志,感谢第二军医大学!”

    5名陆战队员成功解救被困9天的9名群众

    新华社四川北川5月20日电(陈万军、曹金平)5名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队员,20日20时从北川县漩坪乡苦竹坝水库的一个孤岛上,成功解救出被困9天的9名群众。

    这批被困群众包括5名妇女、1名老人和1名重伤员。陆战队员发现他们时,堰塞湖水位在急剧上涨。陆战队员们是20日11时从成都军区直升机上跳入水库,然后泅渡约1小时上岛营救出这批被困群众的。

 
 
 相关链接
· 李克强在四川继续察看灾情指导协调抗震救灾工作
· 贺国强在重庆指导抗震救灾和支援四川灾区工作
· 海外媒体广泛关注中国抗震救灾和国内哀悼活动
· 图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报告
· 四川青川:抗震救灾解放军官兵进行轮换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