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人民将永存的记忆——记汶川地震国际大救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中国人民将永存心底的记忆
——记四川汶川地震国际大救援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钱彤 李诗佳 熊争艳)

    汶川地震,寰球震动。在中国人民艰难危急时刻,国际社会伸来宝贵的救援之手。

    从万里之遥的欧陆到山水相连的邻邦,从美利坚到安第斯,从阿拉伯粗犷大漠到亚平宁宁静海湾,一批批紧急救援物资和捐款送往同一个目的地--中国四川!

    5月17日,日本搜救人员在包裹遇难者遗体。 当日7时25分,日本救援人员历经16个小时的搜救,在四川青川县乔庄镇一处倒塌的六层楼房废墟中挖出两具遇难者遗体。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救援队、医疗队、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震后的废墟上,援救生命,抚慰心灵。

    大灾后中国人用心灵为同胞铸就避风挡雨的屋脊,也对所有施以援手的国际友人留有深深的感念。

    “生命驿站”里的国际特快

    21日13时10分,一架俄罗斯伊尔-76军用运输机呼啸着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舱门打开,中方人员迅速登机,马上办理通关和检验检疫手续。从货物搬出到装车,不过一个多小时,一列车队高速驶出机场专设“绿色通道”。5小时左右,援助物资已送抵四川地震的重灾区--绵阳市。

    “我们给中国灾区人民带来了最需要的帐篷和药品,要快!一定要快点送到那里。”俄罗斯运送队的领队鲁斯兰急切地说。

    地震后10天来,相似的情景,相同的话语,一次次在双流机场重现。俄罗斯运输机、西班牙波音747专机、巴基斯坦军用飞机C-130……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机型,但都承载着一样迫切的愿望--挽救生命,救助灾区。

    在这个特殊的生命“驿站”,标有各国国名的帐篷、食品、药品、医疗设备等救灾物资装卸完毕之后,立即被送到汶川、青川、绵阳、什邡等重灾区。很多班机卸下物资之后,马上又掉头返航,运送来新一批货物和新的希望。

    截至21日20时20分,四川省民政厅已接受了来自沙特阿拉伯、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法国、乌克兰、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批次国际救援物资,重量超过1000吨。

    面对中国的灾难,国际社会可谓“有求必应”。灾区缺医疗设备,俄罗斯和意大利带来了设备完善的流动医院;缺饮用水,菲律宾和巴基斯坦运来了几千箱矿泉水;缺大型血液透析机,日本立刻送来50台。

    5月18日,俄罗斯救援队员正在用声音搜救仪寻找幸存者。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在中国外交部发出“急需帐篷”的呼吁后,已有11000多顶帐篷被送往灾区。意大利运送的大型专用帐篷规格大,质地坚固,防雨性能好,适用于各种恶劣天气。意方还派出5名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安装。这批帐篷在绵阳、德阳,搭建起的临时学校深受当地欢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采购的1000顶帐篷则是在运输机起飞前4个小时“刚刚出炉”就直接发往灾区。

    为了表达一份庄重和诚意,西班牙驻华大使卡洛斯、法国驻华大使苏和、印度驻华大使拉奥、意大利驻华大使谢飒都在本国物资抵达的时候专程前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亲自将物资交到中方的手中。

    汶川,一个曾经陌生的中国地名,牵动全球无数善良人们的心。截至21日21时,国外拟通过外交渠道捐赠的资金约4.92亿元人民币。

    国家不论大小,捐助不论多寡,每一份支援都是一份浓浓的情谊。在长长的捐助名单上,有一些国家自身并不富裕,却尽了最大的努力:老挝向中国捐助了价值50万美元的木材;阿尔及利亚捐助了100万美元;莫桑比克捐助了4万元人民币。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驻华使团个人总计向灾区捐赠10万元人民币;古巴驻华大使佩雷拉带来了使馆全体外交官捐的8719元人民币现款。

    “中国举国哀痛之时,我们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这是10天来中国人听到最多的感动的话语,不同的语言表达出同样的心声。

    与死神赛跑

    127小时、160小时、179小时、196小时……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之后被从死神的手中拉回,在10多万营救大军中,同样闪现着外国救援人员的坚毅身影。

    被困127小时后,一位61岁的女性幸存者被俄罗斯救援人员从都江堰两层楼夹缝中成功营救出来。悲凄含泪的人们仍没忘记向奋战了几十个小时的俄罗斯勇士表达自己由衷的感谢。救援队队长、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萨罗夫·谢尔盖局长说:“作为一个军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感情,感动万分。”

    5月2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郊外的杰格拉拉空军基地,巴空军一名机组人员将捆绑帐篷的绷带扎紧。当日,巴基斯坦援助中国地震灾区的6480顶帐篷由两架运输机和16辆大卡车分别由空中和陆路运往中国。据悉,为解中国地震灾区急需,巴将紧急援助中方1.2万顶帐篷。新华社记者 李敬臣 摄 

    从16日起,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270多名国际救援人员分别在受灾最严重的青川、什邡和绵竹现场开展救援。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国际救援人员合作行动。这几支曾救援过印度洋海啸、日本阪神大地震、伊朗大地震救援工作的团队,携带着生命探测仪、切割机等先进设备来到灾区,给了人们新的希望。

    新加坡救援队用两天时间挖出一名女性遇难者遗体,并用中文安慰家属;韩国救援队连续作战,挖出了多名遇难者遗体;日本救援队自带开水泡米饭,连续工作100多个小时,挖出了22具遗体。

    大灾无情,生命在灾难面前有时显得无比脆弱。但中国人民永远记得,国际救援者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在挖掘出遇难者遗体后,所有外国救援队员都深深默哀;在全国哀悼日,仍然奋战在废墟上的外国救援者放下手中的救援工具,与中国13亿人一起举哀。

    托起生命的希望

    在彭州移动医院的检查室里,一位俄罗斯大夫正在用便携式X光机为一位小女孩检查脚踝的伤势。当小女孩担心地询问自己会不会被截肢时,大夫慈爱地告诉她:“我的孩子,你的伤并不重,你还可以像小鹿一样奔跑跳跃。”

    中国19日宣布接受部分外国医疗队来华支援后,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医疗队陆续到达灾区,德国的医疗队也将到达。目前,俄罗斯和日本医疗队已经全面开展救治工作。

    俄罗斯、意大利和德国的医疗队带来了流动医院和野战医院。医院不仅有手术室、检查室和病房,而且科室齐备,一天可以接待上百名病人。日本也带来了5吨左右的先进医疗设备,包括灾区急需的便携式X光机和血液检查仪在内的医疗救援物资。医疗队的成员都是外科、内科、儿科、神经科和心理科等的权威专家,有着丰富的海外救治经历。

    在这些国家政府派出的医疗队抵达之前,已经有很多海外医生活跃在灾区的最前沿。

    75岁高龄的国际著名儿童救护专家、俄罗斯著名儿科教授罗沙尔教授16日就赶到了灾区。他组建的国际急救医疗队曾多次到国外救治地震之后受伤的病人。

    一名来自日本的神经科医生亲历此次了地震。他在12日晚11点就进入北川县城。在挽救受灾人员生命的同时,还没忘记对受灾群众及时进行心理减压治疗。

    中国人民永存心底的记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千百年来,中国人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将这样的信念一代代传承下去。面对国际友人雪中送炭、慷慨解囊的善意,中国民众毫不吝啬表达内心的感激:

    偶遇行走在北川碎石乱瓦中的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志愿者们,温家宝总理紧握领队鲁滨逊医学博士的双手,动情地说:“谢谢你们,我感谢美国人民对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支援。”

    得知俄罗斯救援队从废墟中搜救出一名61岁的妇女,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赶赴作业现场,向50名救援人员表达了中国政府的敬意和感谢。

    面对在残垣断壁中奋力搜救的日本救援队员,刚刚经历了巨灾的青川老百姓,送来了一瓶瓶滚烫的开水,搬来了一箱箱政府配给的方便面。“他们冒着危险来帮助我们搜救亲人,我们理所当然应该为他们做些事。”

    而听到日本救援队将于深夜启程回国的消息,不少成都市民,冒着霏霏细雨,从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聚集到四川宾馆门口,为可敬可爱的日本救援队朋友送行。

    更多的中国民众,通过网络,感谢向中国伸出援手的世界人民。

    在网易的新闻论坛显要位置,挂着一位网民写给日本救援队朋友的信。“在这次灾难来临的时候我看到了,日本朋友以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救助精神来帮助我们。朋友们!放心!乌云过后我们中国人会以特别灿烂的笑容来面对整个世界。”

    还有网民留下了这样的肺腑之言:

    “你们身体力行了一个普世价值--人溺,援之以手。”

    “我们在经历了痛苦悲哀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来自异国的这份关注。我知道这救助的重量和含义。再一次的谢谢你们!”

    “大爱无疆。你们对中国的热爱,我们看在眼里,将永远记在心上。”

    “在灾难面前,我们血脉相连,人类生死相依。”

    “世界很小,是一个村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唯其如此,才会有人类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人性的升华。”

    在中国“全国哀悼日”第三天,当接过外国驻华使节的捐款时,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引用一位网友的话说道:“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聚成爱的海洋;一个巨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全世界人口逾60亿。王毅深情地说,如果把“13亿”换成“60亿”,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常璐、白洁、徐松、海明威、牛莹参与采访)

 
 
 相关链接
· 质检总局对143批国际救援物资及搜救队快速查验
· 海关已快速验放59批进境救灾物资和国际救援人员
· 国际救援物资陆续抵四川 将迅速被运往地震灾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