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医疗队队员正在询问灾区群众情况。 王淑军 摄
5月24日一大早,绵竹市剑南镇94岁的老太太李瑞兰被家人抬到意大利医疗队设在孝德镇的流动医院,她成为意大利医疗队救治的第一个汶川大地震中的伤员。老人的左手被瓦砾划伤,虽然伤得并不太重,但家里人一直担心她会得破伤风。几名意大利医生认真检查了伤口,认为她只是受了点皮外伤,不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还是认真地为她上药、包扎。24日,意大利医疗队共收治了将近100名伤病员。
23日上午,记者跟随意大利医疗队从成都出发,来到绵竹市孝德镇。意大利医疗队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为来自比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16名医护人员和1名后勤保障员;另一部分为先期到达的7名工作人员。
医疗队高级医师玛莉亚·卡罗拉是一个“铁杆”志愿者,她曾参加伊朗地震、斯里兰卡海啸等国际紧急救援活动,没有报酬,完全自愿。她的同伴也都有类似的经历。这次知道中国地震消息后,他们迅速反应,5月21日就到了成都。
“他们来得太及时了。”绵竹人民医院孝德分院院长王刚告诉记者:“我们医院在地震中虽然没有倒塌,但已摇摇欲坠,里面的设备和器材一时无法运出。意大利医疗队来帮忙,我们有些医生就可以腾出手来,到更边远一些的地区救治伤病群众。”
记者在现场看到,意大利医疗队的到来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许多群众自发前来帮助医疗队搭建帐篷。在医疗队员和群众、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一顶顶帐篷搭了起来,中国和意大利两国的国旗也开始在流动医院上空迎风飘扬。
“你看这4顶连通在一起的白色帐篷,它是我们的诊室和病房,那4顶蓝色帐篷是医护人员的生活区,另外2顶蓝色帐篷分别为消毒室和厨房,一旁的绿色帐篷是电机房。”一名医疗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医疗队的总协调员顾塞普对记者说,这些帐篷连同医疗器材重达10吨,价值50万欧元,流动医院可以实施从一般的感冒、发烧,到复杂的外科手术等各种医疗服务。流动医院的服务结束后,全部器材将无偿捐献给当地红十字会。
“根据准备的给养,我们可以工作14天左右,不过如果当地民众还有需要,我们很愿意派遣更多的医护人员前来轮换。更重要是的,我们还要做好当地医务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在我们离开后熟练地掌握这些设备,这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工作人员瓦塞瑞说。
玛莉亚·卡罗拉说,中国人民在天灾面前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令人震撼,我们为中国人民的坚强而感动。中国政府及时、有力地组织了灾后救援,同时国际社会也纷纷伸出援手,这些都使受灾民众迅速走出灾后的不稳定情绪,其实这是对伤病者最好的治疗,也使我们的工作有了一个极为良好的基础。(陈一鸣 张晓东 王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