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四川彭州5月29日电(记者 陈春园)汶川大地震过去半个月了,许多受灾群众陆续返乡开展生产自救,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他们在灾区领到救灾物资了吗?他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困难?记者近日深入四川重灾区彭州市受灾乡镇,实地了解灾区群众的生活。

5月28日,在四川安县抗震救灾桑枣救助站内,受灾群众在水龙头前洗衣服。设在桑枣镇国营农场的安县抗震救灾桑枣救助站,异地安置了2200多名来自安县茶坪乡、高川乡等深山重灾区的群众。这个救助站设有洗涤设施、浴室、厕所、卫生站、伙房、补习点,能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救灾物资足额领 受灾群众吃饭无忧
记者驱车前往彭州市新兴镇等灾区乡镇,路上不断看到路边帐篷里堆满了方便面、牛奶、大米、面包等各种救灾食品,受灾群众在排队领取。
在新兴镇止马村,刚刚领到大米的村民谭少英对记者说:“村里都把领取大米和救济金的标准张贴出来了,该领多少钱物,村民们都一清二楚。我们一家领了300元救济金和足额大米,因为双抢季节农活太忙,村民们每天领一次太麻烦,所以村里都是按10天一次的数量足额发放的。”
村民谭显碧指着村口的一堆食品说:“村民们每天还能领到市里发的盒装牛奶和方便面,现在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了。一些村民从自家废墟中抢出了一些大米,就把领到的救济大米省下来,送到救灾部队营地,给救灾官兵吃,但多数又会被送回来。”
在磁峰镇小石村,村民们也告诉记者,由于信息公开,发放及时,他们对政府充满信心,对救灾物资和救济金足额发放一点也不担心。现在吃饭问题解决了,大家正忙着整地插秧,开展生产自救。
彭州市民政局救济科科长李正林告诉记者,救灾物资和救济金的发放都严格按照程序,谁也别想打受灾群众“救命钱”的主意。这几天,市里第一批救济金960万元已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记者一连走访了3个受灾乡镇7个村,均未发现救灾物资和救济金拖欠和克扣的现象。

5月28日,在四川省地震重灾区汶川县姜维城安置点,一名小女孩在帐篷门口吃晚饭。“5·12”地震发生后,汶川县受灾严重,部分群众向外转移,目前县城有3万多群众就地安置。记者28日在汶川县灾民安置点看到,当地救灾物资保障有力,群众生活稳定。但县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该县供电、供水仍未恢复正常,帐篷尚缺1万多顶,炉具、粮食也有较大缺口。新华社记者 曾毅 摄
安置住房正在建 受灾群众居住有望
记者在灾区采访,所到之处,废墟旁和田野的空地上,都搭起了成片成片的帐篷。有的是专用救灾帐篷,有的是部队官兵帮助灾民搭建的简易彩条布帐篷,帐篷外大多堆放有受灾群众从自家废墟堆里找出的各种可用物品。一些受灾群众在自家帐篷前搭起了小土灶,生火做饭,田野中弥漫着炊烟的气息。
在小鱼洞镇太子村,记者看到济南军区某机步旅官兵正在帮助村民吴友祥搭建简易帐篷。吴友祥说,现在受灾群众吃饭问题解决了,有了部队官兵的帮助,帐篷也很快搭建起来,先暂时住下来。村里正在筹建盖安置房,我们盼望着房子能尽快建好,心就安定下来了。
离吴友祥家不远处是一排专用救灾帐篷。太子村4组村民柯美军一家领到了一顶帐篷,他和家人正忙着收拾“新房”,准备入住。
记者走进帐篷,觉得里面挺宽敞,足够一家四五口人暂时居住,帐篷既防雨又透气。
柯美军对记者说:“根据国家政策,领了帐篷的受灾群众补助200元,没领帐篷的补助500元,我还是选择领帐篷,一家人住得舒服些。”
目前,彭州市大部分受灾群众已从不同的安置点返回家园,住进了帐篷里。此外,各受灾点的安置房将陆续开工建设。
在小鱼洞镇大栏村等安置点,来自江西的施工人员已经将首批1万套安置房材料运抵灾区,正在平整土地,准备施工。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将在3个月时间内建造150万套安置房,于今年8月10日前完成,以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解决临时住房问题。
卫生防疫加紧搞 受灾群众生活安全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龙门山镇九峰村3组村民王永会因为害怕村里防疫工作搞不好,一直在市里安置点天彭中学里不肯返乡。这几天回到家乡后,她不这么想了。她对记者说:“看到那么多防疫人员每天在村里不停地喷药消毒,我心里再也不害怕了。”
在小鱼洞镇阳平村一户受灾群众家里,记者恰好遇到四川省大英县疾控中心的防疫人员在指导这户村民配消毒药水。防疫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防疫部门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通过教各种防疫知识,提高村民的防疫意识,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龙门山镇,成都市疾控中心10多位工作人员不停地在镇村各个角落喷药消毒,成都空军部门的机喷车也在公路沿线来回穿梭喷洒药液。
成都市疾控中心龙门山镇防疫组组长王正洪告诉记者,目前遇难群众的遗体处理及时,基本不会对灾区防疫造成威胁。
白鹿镇镇长周德顺介绍说,白鹿镇每天至少有7批来自各地的疾控人员进入该镇指导防疫工作。地震发生后,镇里就建立了治安、防疫和垃圾清运等多支队伍,确保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王正洪说:“在防疫部门的努力下,目前四川灾区没有出现一例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防疫成果来之不易。更为可喜的是,受灾群众普遍都有较强的防疫意识,多数能做到不饮生水、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这对防疫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
记者了解到,半个月来,来自全国各地13000余人次赶赴地震灾区实施疾病防控,喷洒消毒液,灭鼠灭蚊灭蝇,掩埋遗体,分散安置受灾群众,对灾区的疫情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