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灾区孩子在京参加“心中有祖国”主题日活动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谭浩、魏武)31日,由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心中有祖国”主题日活动在北京继续举行。
31日,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150余名师生游览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观看升国旗仪式和国旗班队列表演,还和国旗班的武警们一起交流,听取他们讲解国旗知识。这次活动,加深了灾区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进了孩子们对解放军武警战士的了解,勉励灾区儿童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乐观生活。
在奥运工程建设展示中心、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场,孩子们走进奥运场馆,放飞奥运梦想。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灾区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日。
特写:“他们也曾梦想来天安门看升旗”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谭浩、魏武)31日,晨曦初放的天安门广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灾区的150位师生,他们都等待着一个神圣的时刻,一面鲜艳的国旗牵动着所有在场者的心。
4时50分,天还未放亮,孩子们便在不断地向天安门金水桥方向张望。伴着嘹亮的军乐声,英姿飒爽的国旗护卫队迎面走来,孩子们兴奋不已……
在熟悉的国歌声中,国旗冉冉升起,观礼人群一片静寂。孩子们的脸上都带着神圣的表情,不少人眼眶湿润。两分多钟的升旗仪式让孩子们心头萦绕了很多往事……
“我在废墟堆里被埋了两三个小时,是解放军叔叔救出了我。”一身翠绿色的新夹克让来自什邡市红白中心学校的陈诗艺在人群中格外显眼,“新衣服是来灾区的叔叔阿姨送的,我感到特别温暖。”她有些哽咽地说,国旗升起时,自己想起了同学。他们也曾梦想来北京,也想来天安门看升国旗,如果同学们都活着,能在这里相聚就好了。
什邡市红白镇小学学生冯芷琰是这次来自灾区年龄最小的孩子。她的父亲冯强是什邡市红白镇中学德育处主任,为了营救同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觉得他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并没有走远……我崇拜爸爸,热爱爸爸,永远地想念爸爸。真希望他此刻能和我在一起看升旗。” 灾后的这一刻,让每一位来自灾区的孩子切身体会到祖国的真正意义和国旗的鲜艳光辉,也让他们学会更加坚强……
情不自禁的泪水挂在孩子们的脸上……放眼望去,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在晨曦中显得更加庄重肃穆。
“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骄傲,很自豪。四川地震后,全国人民给予我们极大帮助,亲人般的温暖和爱意,坚定了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北川刘汉希望小学莫小芳胸口上贴着的心型小红标上,几个字深深地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心中有祖国”。
身在异乡的儿童节
新华社济南5月31日专电(记者刘宝森)瘦小的刘涛躺在病床上,右腿垫得很高,绑在脚上的绳子一头系着重物垂到床下,腿骨骨折只允许他的上半身在床上左右挪动,腿却一直保持着直挺挺的姿势。
5月31日,这是刘涛从震后四川转院来山东的第10天,明天就是国际儿童节,他的情绪已明显好转。“如果你们明天能推着我四处逛逛就更好了”,他开始和查房的大夫撒娇。
5月22日,在地震中受伤的35名伤员从四川转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医,其中,9名受伤儿童被安置在这家医院专二病区的6个病房里。地震注定使这些孩子将在异乡度过一个特别的儿童节。
转院来山大二院的这9个孩子最小的只有4岁。刘涛说,地震发生时,是父亲从石板和瓦砾下把他扒了出来,他们班34个学生,有13个不幸遇难。
还在四川治疗时,因腿部伤口失血过多,刘涛曾两度被下达病危通知书,后来输了600毫升血,病情才得以稳定。
在旁边5间病房里,另外8个孩子也已与医务人员建立了朋友式的关系,非常配合治疗,不像刚来时情绪不稳定。“孩子们愿意和别人交流,说明已经慢慢地恢复现实感。我们正积极引导他们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山大二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徐兰说。
所有的医务人员从不当孩子们的面主动提及地震的事情,只是默默地安抚,以此建立互信。
为迎接儿童节,医院还专门为孩子们布置了房间。刘涛的房里挂起了拉花和气球,墙上贴着米奇老鼠和维尼小熊的卡通画,就连空调也装饰上了绿色的人工藤条,床头的书架上摆满了科普读物,几乎让人忘记了这原来是间病房。
在医院的另一个病区,一面墙上贴满和写满了对灾区孩子们六一节的祝福。二院党委副书记孔令华说,医院尽量减少了外人探视的次数,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静养环境,不能见到孩子的人们就把祝福的话语留在了墙上。
到目前为止,转来山东就医的四川地震伤员已近400人。同时,山东省还为越来越多转移到这里上学的灾区学生,办理了入学手续,并免除了学费。
“六一节送我一百张空白贺卡吧。”刘涛向医院提了个小请求,“不知道够不够送给照顾过我的人,人好像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