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6月2日电(记者朱国亮)记者从甘肃省相关部门了解到,甘肃省地震灾区险情较为突出的碧口、汉坪咀、黄江三座水库和嘉陵江堰塞湖通过增加泄水量,险情逐渐降低或基本排除。
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6月2日8时,碧口水库水位为691.47米,比汶川地震前降低了2.06米,蓄水量也从震前的4698万立方米减少到3118万立方米。汉坪咀水库水位为748.98米,较地震前降低了2.77米,蓄水量从地震前的3648万立方米减少到3076万立方米。黄江水库水位为1813.72米,较地震前降低了3.16米,蓄水量从地震前的206万立方米减少到71.5万立方米。甘肃徽县嘉陵江堰塞湖水位也在不断下降,截止到6月1日14时,这一堰塞湖蓄水量降至26.8万立方米,水位较5月16日累计下降3.05米。
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徽县嘉陵江山体大面积滑坡,滑坡体阻断嘉陵江形成堰塞湖。这次地震还令甘肃文县境内、白龙江中下游的碧口电站水库大坝迎水面出现多处裂缝,坝顶后坡侧防护墙部分倒塌,坝后混凝土框格有隆起现象,坝体最大垂直沉降量24厘米,向上游最大水平位移28厘米;令同处白龙江中下游的汉坪咀电站水库大坝下游坝坡约50米护坡倾斜位移50厘米,下游坝脚处长约150米的护坡松动鼓包,位于坝后坡的上坝公路出现位移现象;令甘肃西和县黄江峡口的黄江水库大坝下游坝址处渗流量加大,水质变黑,并携带有大量的粉质泥沙。
地震发生后,甘肃省水利部门紧急成立了堰塞湖、水库大坝、水电站、饮水工程、河道堤防、淤地坝等六个专业工作组和一个技术专家组,分工负责地震受损水利工程抗震应急和技术支持工作。通过对堰塞湖紧急排险,对水库增加下泄水量,险情较为突出的“三库一湖”的险情逐渐降低或排除。目前,黄江水库水位已低于“死水位”,嘉陵江堰塞湖险情也基本排除,碧口与汉坪咀水库水位目前均维持在水电站单机运行的水位,主要承担甘肃陇南灾区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