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6月4日电题:
飞驰千里“安家”记——7个人与1000顶帐篷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李亚彪
“放心!保证送达,万无一失!”5月25日深夜,有着15年驾龄的王盛全对车窗外送行的人们道了再见,驾驶着装有1000顶帐篷的大型集装箱货车缓缓启动,驶出浙江湖州市银格户外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这是帐篷生产企业银格公司加班加点生产、往四川灾区运输的首批救灾帐篷。这支7人运输队和1000顶帐篷要把家的温馨带给远方。
带着卫星定位系统和急救箱上路
半个月前,湖州市交通局接到紧急通知,要承担救灾物资应急运输任务:从5月25日至6月底每天要运送1000顶帐篷到灾区。市交通局迅速抽调各货运企业应急运力,组织应急车辆34辆承担运输任务。
5月25日接到首批运输任务,目的地是四川广元市。23时45分,负责押运帐篷的一通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堂同两位司机登上货车,湖州市运管处处长楼秋红带着3位交通系统干部驾车护送。
“全公司几十名司机报名,我们挑选3次,最后确定这两人。他们的驾驶技术、应变能力在公司是一流的。”沈建堂说。车辆从湖州到四川广元灾区,需行驶2300公里,他们路上将不停车,力争48小时内赶到。为此,这支7人先遣队在车上配备了矿泉水、方便面、卫星定位系统和药品。
“灾区的同胞们,我们来了”
先遣队连夜奔波,一路经过的所有服务区加油站都车满为患,等待加油。26日早8时,他们到达安徽阜阳宁洛高速三角元服务区,决定给车辆加油。服务区加油站已排队等候着几十辆大型货车,当得知先遣队运送救灾物资时,工作人员二话没说,马上让车辆“插队”加油。
26日20时,先遣队到达陕西良田服务区。在这里,当地有关部门为所有抗震救灾车辆提供“优先行驶、优先就餐、优先加油”的服务。22时45分,先遣队踏上西安至汉中的高速公路,这里开辟了抗震救灾车辆专用车道。
27日零时,先遣队通过6公里长的秦岭隧道,在服务区看到一辆辆装载着工程抢修车的专用车及来自全国各地公路抢修人员和志愿者。
广元越来越近了,“灾区的同胞们,我们来了!”
为进入重灾区,千顶帐篷化整为零
历经36小时日夜兼程,27日上午,先遣队顺利抵达广元。远远望去,广元市空地上都是一顶顶帐篷,甚至连马路中间的隔离带都搭着帐篷。在广元市抗震救灾物资接收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正在进行紧张登记和调拨,现场工作人员非常忙碌。接收点很快为先遣队办完手续,决定将这批帐篷运往最急用的重灾区青川县。
接收点负责人得知楼秋红等人日夜不停赶到灾区时,要安排食宿,可大家都不愿给灾区再添麻烦,婉言谢绝。
由于连日来余震不断,广元通往青川的道路通了又堵、堵了再通,大型车辆难以通行,先遣队30吨的大货车只能“望路兴叹”。广元市政府马上调拨了5辆10吨货车,把1000顶帐篷分装运输。
在灾区里,早已不分地域、不问姓名,所有人都是四川人,所有人都亲如兄弟,只要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不约而同伸出手。灾区人民在大灾后所表现出的团结、坚韧、不屈,令队员们为之动容。
带着祈福告别“帐篷县城”
在前往木鱼镇的路上,随处可见滚落的山石横在中间,还有的巨大山石半倚在山坡上。很多路段半边道路塌陷损毁,只有另一半可通行,警示危险的标志与标牌立在道边。工人们冒着山体再次塌方的危险在抢通道路、架设电线。车队随着车流时进时停。
中午,车队进入青川,武警官兵对车辆内外进行消毒。由于青川县城禁止入内,车队绕道前往木鱼镇。青川受灾群众都被安置在城外帐篷内,远远望去,如同一座“帐篷县城”。
车队下午2时到达木鱼镇。这个小镇95%的房屋倒塌,留下一片废墟与瓦砾,剩余的房屋也全部成为危房。在安置点,帐篷依然紧缺,常常是两三个家庭拼住一个帐篷。
按照镇政府的调配,大家在文武村开始动手搭建帐篷,在几十名志愿者的帮助下,20分钟就搭好一顶帐篷。晚上9时,共搭好80座帐篷,600多名村民住进这些“临时的家”。
队员们在完成任务离开时,见到一名40天大的婴儿,这个婴儿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灾难,静静地睡在母亲怀抱里。泪眼中,所有队员在内心深深祈福,愿这个孩子和这里的同胞都健康平安、远离痛苦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