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四川省6000多个受灾群众安置点普遍建立基层组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6月5日电(记者杨金志、徐宜军)四川地震灾区6000多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已经普遍设立“临时党支部”“管理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发挥了团结人心、服务群众的巨大作用。

    5月26日,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和四川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在受灾者集中安置点建立临时社区管委会和临时党组织的通知》。随后,成都等市、州也组织“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深入到灾后重建的第一线,配齐配强灾区基层组织班子。

    在都江堰市,14个安置点不仅有临时党组织和临时管委会,还建起了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劳动保障站、医疗计生防疫站、小区广播站、小区食堂、小区课堂等“六室三站二堂一店”,有了这些机构,一个健全的、有机的社区基本就成型了。

    都江堰市“幸福家园”安置点有1000多名受灾群众,每个活动板房都有一个“室长”,每10室有一个“栋长”,每4栋有一个“居民小组长”,一共形成了9个居民小组。“室长”、“栋长”都在受灾群众中产生,主要是老党员、老社区工作者以及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在他们的努力下安置点管理井井有条。

    成都市武侯区“爱心家园”受灾群众安置点成立了“家庭委员会”。在“家委会”的提倡下,每天三顿饭都是老人和孩子先吃,其他人排队吃饭,从没有人插队。

    在北川县擂鼓镇安置点,人民调解委员会营造了“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调解委员会除了律师之外,还吸纳各个片区的积极分子参与。调委会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调解20多起矛盾纠纷。这里还开设法律服务和心理咨询点,由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安置点刚刚设置时就成立了治安巡逻队,由司法干警和公安民警、积极分子共同组成,每天分4班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维护安置点的社会治安。

 
 
 相关链接
· 受灾群众安置点加强卫生防疫
· 青川:受灾群众安置点实现“六建、六通、六有”
· 受灾群众安置点中的孩子
· 野战医院驻守受灾群众安置点加强防疫
· 绵阳受灾群众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卫生保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