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共建成农村青年中心6200多个 发展会员超过100万人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李亚杰)截至去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青年中心6200多个,青年中心工作人员队伍超过1.2万人,发展会员超过100万人。
记者日前从共青团中央了解到,各地农村青年中心已经基本形成了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项目体系,服务项目已经发展到教育培训、科技推广、创业扶持、就业推荐、扶贫帮困、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满足了农村青年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2003年7月召开的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组织形式,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探索以乡镇、街道团组织为核心,有阵地依托,直接联系团员青年的‘青年中心’,实现团的组织、工作、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基层团组织的整体活跃”。
五年来,农村青年中心通过组织模式创新、活动模式和工作平台的创新,实现了青年工作的社会化和对青年群体的有效覆盖,在组织青年、服务青年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实施了“农村青年读好书活动”、“青年开放书架建设”、“农村青年中心光华图书室建设”、“体育三下乡青年中心行动”、“农村青年中心青年健康促进计划”和“农村青年中心中国移动支援计划”等全国性服务项目11个,设立“全国农村青年中心青年发展项目(新中)基金”、“全国农村青年中心(雅鹿)发展基金”和“农村青年(国虹)发展计划”等公益性基金,共募集各类扶持资金近7000万元,并发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新华书店总店、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200家企事业单位成为“全国农村青年中心特约服务单位”。
各地农村青年中心也都结合本地青年需求,开发了两到三项重点服务项目。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青年中心,针对当地劳务输出发展迅猛的特点,为青年就业提供“信息发布、技能培训、集中输出、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每年培养和输出务工青年近千人。
据介绍,目前各地已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纳入基层团建工作范畴,基本形成了“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组织建设模式。在不断深化“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县(市)”创建活动的基础上,2007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示范性农村青年中心”创建活动,以“全国示范性农村青年中心”为示范,各省、市、县层层开展示范性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以此为手段建设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青年中心。
五年来全国涌现995个全国五四红旗团委、1475个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李亚杰)记者日前从共青团中央了解到,5年来,3300多个基层团委参加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涌现出995个全国五四红旗团委、1475个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和299个全国团建先进县(市)。
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在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中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创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全团组织实施了“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全方位推进农村基层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载体和品牌项目建设,以及经费和阵地、制度等建设,为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先后择优选拔5000名以上条件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和“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
--启动全国农业县的县、乡、村三级团组织负责人专项培训工作,对198个获得“全国团建先进县(市)”荣誉称号的农业县给予每县5000元的培训经费;
--组织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城市街道团组织与农村基层团组织进行结对帮扶,深化农村基层团建联系点工作;
--实施“百乡千村”团建创新优秀项目资助行动,每个乡镇项目2000元,每个村级项目1000元。
此外,集中组织开展了“千村建设”“千村示范”“万堂团课”“万对帮扶”等主题团建活动,充分整合团内资源,实现农村基层团建工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同时,按照“抓落实,求深化”的工作要求,坚持把进一步深化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作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基层团的建设全面加强和团的工作全面活跃。各级团组织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创建规划,完善推进措施,建立完善申报、评选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三级团组织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环环紧扣、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
全国28个省份以及大部分地市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工作机构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李亚杰)记者日前从共青团中央了解到,“未成年人保护行动”开展以来,未成年人保护的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全国28个省(区、市)以及大部分地市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工作机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校外辅导员、“五老”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为核心的社会化保护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未成年人保护行动”2007年7月起由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宣部、中央综治办、中央文明办等部委共同开展。
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宣传贯彻,不断加大执法和司法力度,着力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人大、政协强化监督,司法机关推进少年司法改革,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观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未成年人的成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核心的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遍落实,对流浪未成年人等困难群体的救助保护措施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精神文化产品日益丰富。
--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逐步解决。各地区各部门针对非法网吧、不良“口袋本”图书等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强化职责、密切合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日常监管,有效地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结硕果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李亚杰)记者日前从共青团中央了解到,团十五大以来,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启动实施的“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其中,实施了百万青年技能培训工程。以“订单式”培训为手段,对青年进行操作技能和市场适应力训练,帮助其获得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各地共青团组织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746期,培训青年116万人次。积极引进推广了SYB创业培训项目,定期举办共青团系统SYB师资培训班180期,培训创业青年7000多人次,其中65%的青年培训后实现成功创业。
同时,启动了“成功创业计划”。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实施了“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推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约青年就业创业的资金“瓶颈”,起到了“扶持一个人创业,带动一批人就业”的积极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46838万元人民币。
2007年以来,以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开展了“百城万企进校园”、“中央企业牵手高校毕业生”活动,动员14家中央企业及各级青企协会员企业为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建立中国青年创业网,成立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专家指导团,完善“全国青年创业项目库”和“全国青年创业人才库”,发布创业项目,征集人才信息,对青年创业进行全过程咨询和指导,为青年创业提供了一个共享型资源平台。
近年来,通过青年择业超市、举办就业洽谈会、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累计为青年提供中介服务约300万人次,帮助近120万人次青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依托“中国青年创业网”先后组织19届全国青年网上招聘大会,累计发布有效岗位238479个,网上访问人数达到1983339人次,共有19774人次在网上直接申请职位,达成了初步的就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