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 谭浩、李亚杰、杨维汉)穿越历史长河,一代代优秀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卓越贡献;循着青春足迹,一批批优秀青年永远跟党走,始终挺立时代潮头。
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
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广大团员青年在团组织的引领下,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和热情,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添绚丽光彩。
现在,广大团员青年正以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和令人瞩目的青春业绩,迎接共青团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我是一名共青团员!”这是年轻的厦航乘务队在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最响亮的口号。每一名乘务员胸前除了佩戴服务牌外,还戴着一枚鲜红的团徽……
2005年9月共青团启动了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全国7000多万名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其中,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专题辅导、集中研读、交流研讨……广大团员青年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
浙江师大服务团成员徒步从乌岩溪河的源头出发,一路对水样外观、温度、pH值、透明度等进行详细测量,掌握资料、增长知识;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兴农服务团,教当地农民学习计算机、果树病虫害防治、香蕉种植等农民所喜欢学的知识;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生服务团,赴郑州煤业集团公司裴沟煤矿进行现场调研,就煤矿安全事故预防对策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
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起点和新使命,为当代青年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创办合作社,广拓市场,在水果营销上打拼了17年,为自己的家乡赢得了“中国酥梨之乡”的美誉。他,就是山西省祁县青年农民闫维耀。
“让乡亲富起来,这只是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今后,我要让富裕起来的乡亲乐起来,把家乡变成欢乐和谐的家园。”2006年,面对飞速发展的酥梨产业,闫维耀以他敏锐的目光,成立了祁县首家专营酥梨的耀华果业合作社,聘顾问、搞培训、田间指导、科学储藏……合作社的成立,构建了一整套科学的果农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
历史再一次昭示,青年一代要在伟大的时代洪流中成长成才,建功报国,就必须坚定信念,锐意创新,奋发拼搏,勇做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力军和急先锋。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自觉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走出一条在生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广阔道路。”一句豪迈的语言,勾勒着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创业奉献的人生轨迹,折射出新时期青年建功立业的不息斗志。
为救助贫困学生,云南曲靖市罗平县旧屋基乡老寨村委会则郎小学乡村教师吴应珍,拿出微薄的工资为学生垫付学费和购买学习用品,把自己和家人的衣服送给孩子穿;在冬季枯水季节,她经常利用周末翻过一座大山,沿着一道峭壁,到山脚的岩洞背水给学生喝,有时被石头绊得脸青脚肿……
“山里的孩子也有梦想,我要帮他们实现梦想。”这就是吴应珍朴素的人生观,也是她在基层建功立业的最真写照。
这只是当代中国青年群英谱中一个生动的剪影。
——在农村经济发展战线,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蔚然成风,示范科技项目带动大批农村青年增收致富;
——在国有企业改革战线,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教兴国战线,科技创新行动将青年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西部大开发战线,博士服务团、青年企业家西部行、少数民族团干部培训等活动,为西部地区提供了信息、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服务;
……
亿万青年投身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之中。或许,他们的岗位不会那么耀眼;或许,他们的追求没有那么惊人……但是,在他们平凡而简单的践行中,更多人的美好梦想却因此得以实现。
近年来,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组织团员青年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学习竞赛、创新竞赛、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激励广大青年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使他们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我们和亿万进城务工青年朋友一样,都来自农村,为了追寻人生的梦想,走进了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迈出人生崭新一步。”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陈明钰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无论你的起点在哪里,只要将自己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找到建功立业的平台。
真诚奉献写照当代青年堪当历史重任
曾几何时,“80后”“90后”的青年群体被很多人质疑是否具有奉献精神。但是,在一场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这群可爱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郑重宣告:当代青年是可以堪当重任的一代。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有这样一批年轻的身影让全国人民为之深深动容——在废墟上、公路旁、医院里,在任何与受灾群众有关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默默付出。
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读书的22岁女孩高婷听说父母在地震中受伤,一度想立即回家去照顾他们。但是,当她得知学校所属的西京医院要接治100多位来自灾区的伤员后,很快作出一个决定:留下来当志愿者,照顾伤员。“我选择留下,不仅因为我会说四川话,还因为我更能体会灾区患者们的伤和痛。”
《澳大利亚人报》报道说:多数志愿者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完全是自发自愿的,没有任何人的行政命令。他们有的驱车几千公里到灾区救助受灾群众。
时势造英雄,危难见精神。广大团员青年们用自身行动向世人表明,他们清楚自己的责任,并愿意承担这份责任——余震频发,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捐款、捐物、义卖、义演、献血,或者用其他形式为支援灾区而忙碌……
在今年初袭击大半个中国的罕见冰雪灾害中,这群年轻身影同样温暖人心,他们用力量传递力量,用温暖印证温暖,一幕幕场景令人记忆犹新——
河南省交通厅赴湖南抗冰雪保畅通救援队队长金雷和他的81名兄弟,冒着被冻死的危险,坐着闷罐车奔赴湖南救灾除雪,成为全国第一个到达湖南灾区的救援队;
武警江西省总队吉安市支队政治委员李三生在抬送电力设施上井冈山时左臂错位,中指和无名指鲜血直流,在军医进行了简单处理后,他带着部队继续向山顶前进;
桂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副支队长黄光年与战友连续奋战,抢救伤者,运送孕妇,摔成右手掌骨折仍坚持战斗;
……
点点星光汇成灿烂银河。抚今追昔,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青年挺立时代潮头,前仆后继,锐意进取,拼搏奉献,创造了辉煌的青春业绩。
这是中国青年引以为自豪的光荣历史,也是激励当代青年在新时期再创佳绩的巨大动力。
理性成长中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饱含深意。人们期待,历经灾难而正在成长的团员青年,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将更多时代特质注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近段时间以来,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奥运圣火海外传递受阻等,激发了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感。此时,网络成为广大青年发出号召、展开行动、表达爱国情绪的主渠道——他们通过电子邮件传递“全球华人反分裂护航生活全纪录”信息,在网络上发起“反分裂护圣火全球华人大签名”;他们建立一些专门网站,理性驳斥境外一些媒体的失实报道……
面对这一切,很多观察家感慨:中国青年一代正在理性成长。
其实,当代中国青年,早已经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去理性思考问题。去年4月,北京一份主要针对“80后”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82%的大学生认为最能体现爱国精神的行为是关心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其次是热爱、保卫、建设自己的家乡。大学生深入西部基层当“村官”,青年志愿者为奥运会挥洒汗水,就是这些观念的很好体现。
五四运动以来,一代代先进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和建立的突出功勋,引导和帮助青年进一步增强了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他们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献力于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他们保家卫国,抢险救灾,忠实履行时代赋予的青春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胡锦涛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必将激励着广大团员青年发愤学习创业、立志成才报国,书写无悔的青春和使命、追求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