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灾区重建规划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13日表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制订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使灾后重建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这位负责人就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日前讨论通过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灾后重建任务艰巨复杂,涉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不仅要安排好人类活动空间,还要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要考虑恢复生产,还要考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合理安排经济布局;不仅要体现现代化要求,还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他说,灾后重建将首先从受灾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入手,优先解决受灾群众居住以及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加快恢复生产,解决就业和收入等问题,使受灾群众有房住、有安全饮用水、有学上、有病能医、听上广播、看上电视。然后,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目前,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正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对汶川大地震的受灾范围提出综合评估意见,为最终确定灾后重建规划范围提供依据。

    这位负责人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初步掌握了地震活跃区域的分布和走向,可以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和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这些都是科学进行灾后重建的基础。制定灾后重建规划,要在对地震现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评估,科学论证,合理确定规划范围,合理确定重建区域,合理确定建设内容。

    在谈到灾后重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时,这位负责人说,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这次灾后重建要避开主断裂带,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还要努力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表示,制定灾后重建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未来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合理确定城镇布局、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建设标准,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合理安排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在谈到坚持统筹兼顾,做到重建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相结合的要求时,这位负责人说,灾后重建不仅是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得到恢复的过程,而且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灾后重建要与工业化城镇化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结合,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结合,把适宜开发的区域发展好,把需要保护的区域保护好。

    根据安排,国家将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重建规划编制任务,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确保灾区人民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设施得到全面恢复,达到并好于灾前水平。同时,要实现灾区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科学发展的后劲增强,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链接
· 发展改革委:12日猪肉价格略降 每500克为14.56元
· 发展改革委:四川日用电最高负荷恢复到震前水平
· 地震灾区基础设施修复应急物资保障情况之二十三
· 地震灾区基础设施抢修应急物资保障情况之二十二
·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