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李菲、于春生)明净的天空,弥望的水田,卷起裤管的农夫正弯腰插秧,青葱的秧苗一垄垄整齐排列,绿色,布满视线……这是新华社记者5月20日在四川安县永安镇拍下的一张照片,14日,它与其他200多幅图片、图表一起展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里。
图片中,多么宁静安谧的乡村景色!如果不是图片下边的文字介绍,谁能想到,就在拍摄前短短的一周时间,这片土地正经历着里氏8.0级地震的强烈震撼:巴蜀大地山崩地裂、天府之国房倒屋摧,数以万计的生命陷入危难。
就在展示的图片里,人们看到,碎石、断桥、废墟、鲜血、死亡……图表上的数据显示,地震波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震中地区周围的15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宝成线等5条铁路中断,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大面积瘫痪……
灾难,伤害了这片土地,无边的关爱,紧急向这里汇聚。
灾后第一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战略部署;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医务工作者和全体抢险救援人员冲锋在前;社会各界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捐款捐物……
图表显示,截至6月11日12时,国内外各界捐赠款物445.74亿元;各级政府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36.02亿元。地震发生至5月18日,先后有80位将军、2500多名师团职领导干部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图片中,观众再次看到:
——总书记来了!他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看望受灾群众,深情地安慰他们;
——温总理来了!他在废墟上,透过缝隙焦急地向埋在里边的人喊话;
——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来了!5月13日,解放军官兵在北川抢救受伤群众;5月16日,工程队员在抢修损毁道路;5月14日,空军部队向灾区投送救灾物资;5月14日,贵州省消防抢险队在四川绵竹汉旺镇残破的大楼下寻找幸存者; 5月14日,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卢家碧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为伤员做手术……
图片中,守护家园的人们也那样的坚毅勇敢,为救乡亲尽己所能。四川江油市公安局女民警蒋小鹃在安置点为一名孤儿喂奶;四川彭州市公安民警蒋敏19位亲人遇难,仍强忍悲痛,坚持在抗震救灾一线;青川县人民武装部部长袁世聪为完成任务顾不上抢救被埋在废墟里、距离自己只有50米远的母亲、侄女……这些灾区人民的好儿女,灾难面前显出英雄本色。
孩子们也让人感佩落泪。救人小英雄何翠青挽救了十多名同学,自己却因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中50多个小时,永远失去了右腿。北川中学高一学生晏鹏返回教室营救同学,自己却被埋在了废墟中。在安置点用砖头支起炉灶帮父母生火做饭的10岁孩子王永霞、在路边举起牌子感谢救援人员的小学生们,他们的行为也让人无比感动。
图片中,这些默默插秧的人们,我们无法看清他们的表情,但从他们专注的劳作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刚强。也许,他们的房屋也在地震中被毁,也许,他们也有亲人不幸遇难,也许,他们自己几天前刚从废墟中爬出……而今,他们擦干眼泪,揩去血迹,操持起自己手头的工作,用汗水擦亮每一个日子。
跟他们一样,5月20日,两名四川什邡市高三学生在避震棚边的路灯下开始了学习;5月24日,“猛虎”爱心帐篷小学已经开学。而此刻,地震后随母亲来到北京的德阳五中初一学生冯文静正在逐个观看这些图片,她说:“8月3日,我们就要复课了,我想赶紧回去。我会好好学习,因为有这么多人关心着我们。”
留言本上,署名“74岁退休老兵”的孙福泉写道:灾难面前,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坚韧不拔,必将无往而不胜。希望,属于中华民族!
是的,希望属于中华民族,图片上,我们仿佛看到,农民新种的稻谷扬花吐穗,迅速成熟;依稀听到,琅琅书声,又回荡在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