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北京奥运圣火完成"圣城之旅" 首次举行熔火仪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奥运圣火在拉萨完成“圣城之旅”

    6月21日,火炬手张云宝(右)与下一棒火炬手才让扎西交接。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在西藏拉萨举行。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6月21日,火炬手晓红手持火炬传递。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在西藏拉萨举行。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6月21日,火炬手达娃央宗(右)与下一棒火炬手多吉交接。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在西藏拉萨举行。 新华社记者格桑达瓦摄

    新华社拉萨6月21日电(记者尕玛多吉 颜园园 胡星)“奥运圣火圆满完成了今天的‘和谐之旅’和‘圣城之旅’,”北京奥组委特使魏传忠在21日举行的奥运火炬拉萨传递结束仪式上说。

    280多万西藏各族人民翘首企盼的奥运火炬21日完成了圣城拉萨传递。21日上午9时,在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公园的广场前,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兼拉萨市委书记秦宜智将火炬交给圣火传递第一棒西藏著名登山家贡布,“祥云” 圣火在拉萨的传递正式开始。

    火炬传递由156名火炬手完成。圣火传递起跑仪式上,全场人员默哀一分钟,向在四川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

    在火炬传递中,“祥云”所经之处,迎接圣火的群众一片欢腾,他们挥舞着国旗和北京奥运会会旗,高呼“中国加油”。经过9.3公里的火炬传递后,在布达拉宫广场上,举行了奥运史上首次熔火仪式,成功登顶珠峰的奥运圣火与在境内外传递的奥运圣火在熔火盆里熔为一体。

    魏传忠认为,拉萨传递活动组织周密、安全有序,传递路线体现了浓厚的西藏特色。随着火炬传递,大家造访了“宝贝园林”罗布林卡,经过了“拉萨之肺”拉鲁湿地,相聚在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向世界展示了雪域高原的独特魅力和西藏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精神面貌。

    他说,今天的传递尤为特殊,5月8日成功登顶珠峰的奥运圣火与境内外传递的主火种在布达拉宫广场汇合。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实现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充分展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深刻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说,奥运圣火激情燃烧,雪域高原生机无限。今天,奥运火炬把光明、团结、友谊带到拉萨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时代风采。

    据介绍,拉萨火炬传递结束后,奥运火炬乘机转场到青海省继续传递。

    6月21日,演员在布达拉宫广场表演藏族舞蹈,喜迎奥运圣火。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在西藏拉萨举行。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祥云”见证西藏巨变

    新华社拉萨6月21日电(贾立君)象征着光明、团结、和平、友谊的奥林匹克圣火,21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顺利传递。成功登顶珠峰的奥运圣火与穿越了五大洲的主火种“熔火仪式”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

    “祥云”火炬在西藏的成功传递,足以见证西藏的今昔巨变。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青藏高原长期鲜为外人所知。100多年前,英国人威里璧试图穿越在他看来是“无人区”的西藏,因为没有公路,只能靠租用的马队完成漫漫探险历程。直至上世纪初,青藏高原主体的西藏仍是外界遥不可及之地。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这里的交通为“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那时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艰难跋涉,运输全凭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前,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赵世军说,“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是旧西藏交通面貌的真实写照,而1951年至1954年,11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河、越昆仑山,战胜湍急江河、险峻峰岳,以三千人的生命代价,同时把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修通到了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赵世军说,目前西藏现代化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6万公里,其中43个县通了油路、89.7%的乡镇和59%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基本形成“三纵两横、六个通道”框架。他说,50多年来,西藏公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通车里程逐年递增,到今天,庞大的公路网像血管一样,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藏区各地,使落后的西藏紧随祖国内地的蓬勃发展而发展;“西藏经济从车轮上腾飞,2006年青藏铁路的全面通车,更加使‘世界屋脊’驶向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祥云”火炬在拉萨洁净宽敞的街道上传递9.3公里,这只是如今的拉萨城区之冰山一角。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而且房屋简陋、道路狭窄、污水横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医院、学校,百姓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曾担任过拉萨市委书记的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对比今昔,感慨万千:“西藏和平解放前,由于封建农奴制的桎梏,农牧业生产方式原始,整个经济在低水平线上世代循环。即便是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拉萨,在当时的3.7万人中,竟有5000多名乞丐,文盲率高达90%以上。”

    向巴平措说,50多年来,国家大力投资和让利于民的免税政策,以及在中央陆续召开的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引下,各兄弟省市加大援藏措施,使西藏经济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目前,拉萨城区面积已达50多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150多公里。

    在“祥云”火炬走过的占地18万平方米的布达拉宫广场,每一块从云南运进的大理石造价就达400多元。这个国家三年前投资1.5亿元改扩建的大型广场,拥有中心广场、人工湖、绿化区,并配有音乐喷泉、广播音响,成为拉萨群众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如今,来到拉萨的游客都会惊奇地发现,这里除保护、修缮完好的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八廓街等著名文物景点,以及络绎不绝的朝佛、转经群众外,和内地一样,满眼繁华都市景象。这里能买到几乎所有的时髦商品,还能吃到花样繁多的西餐和海鲜等;这里有宽带上网,有保龄球场,甚至还可到温泉泳池尽情畅游……

    “现在的拉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西藏许多人都这样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奥运圣火拉萨传递起点罗布林卡终点布达拉宫广场
· 6月21日:北京奥运圣火在西藏自治区拉萨传递
· 旅游局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奥运服务与旅游安全工作
· 甘肃省确定调整后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时间、路线
· 同一世界同一梦想—写在北京奥运倒计时50天之际
· 北京奥运圣火在中国境内唯一军垦城市石河子传递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