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6月21日电(记者吕福明)山东省在加快对四川省北川县援建的同时,开展对灾区群众过渡性安置需求的调查摸底,为下一步科学援建奠定基础。山东省政府负责同志表示,调查群众的需求要“一户不漏”。
北川县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初步了解,地震灾害给北川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3亿元;导致14538人死亡,因灾伤病人口26180人,失踪人口3397人。全县道路交通、供排水管网及气电管网、水利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损毁。2200公里公路(包括省、县、乡及村道)路基损毁面达90%以上,已不具备通行条件。
中央确定由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后,山东省迅速行动,立即投入大量人员、物资援建北川。截至19日,全省入川施工人员达到4902名,全省累计生产安置房36446套,其中发送20391套,安装10861套。但在安置房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建设用地缺乏、道路运输困难、施工环境恶劣等许多困难。
根据北川灾区的实际情况,山东省在按照安置房建设既定计划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决定组织得力人员调查摸底,摸清北川县所有乡镇居民需要安置户数和过渡性安置需求情况,以期做到群众自愿、多种形式、一户不漏。同时,山东还将摸清北川县各乡镇受灾情况、房屋损毁情况、灾区群众对补助标准和补助程序的政策性建议等。按照“宜房则房、宜篷则篷、因地制宜、科学援建”的原则,群众可以选择板房安置、帐篷安置、自行修缮安置(给补助)、投亲靠友安置(给补助)等过渡性安置方式。
山东省临沂市在对口支援的北川县通口镇调查了解到,当地群众认为,活动板房不便于农民养殖畜禽、放置粮食、柴草和农机具且占用耕地,运输、建设成本较高,与当地农民建设砖混和砖木结构住房成本基本相当,拆除后利用价值不大,造成浪费。根据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临沂市提出,农村过渡性住房应以帐篷为主,尽量减少过渡性住房投入,活动板房主要作为县城、乡镇机关、医院、学校等过渡性房屋,节省的资金抓紧用于永久性住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