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轻舟正过万重山——记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三年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6月21日电 题:

轻舟正过万重山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三年间

   记者 季明

    综合配套改革这一新词汇,自2005年6月21日在黄浦江东岸5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率先试点后,已化为生动实践,并逐渐向全国各地推广,成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各地加快改革的新事物。

    综合配套改革三年间,浦东回答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问题;综改三年间,浦东回应着新世纪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新期盼。

    解放思想,充满激情,改革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每一个综合配套改革的亲历者都深切地感到,浦东这三年的试点路,走得并不平坦。

    综改之初,只有两条原则是明确的:一是综改不是单一的行政体制改革或经济体制改革,而是全方位、综合性的配套改革组合;二是综改只有改革的先行先试,中央不给特殊政策或资金支持,更多地应当通过政策的自主创新来进行“自费改革”。当时,对于综合配套改革具体包括什么内容,却没有现成模式和标准答案。

    由于“政策优惠牵引、开放搞活拉动”的传统型改革路径的巨大惯性,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浦东对于“综改”这一概念的认识,同样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初设计的一些改革政策,有的成效明显,有的却也无果而终。

    而在与一些兄弟地区的比较之中,浦东更是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尽管浦东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但其他一些“后发地区”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尽管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的轮廓初现,但这里却没有发育出全国规模最大的证券、基金、保险、私募等金融机构;尽管单就数量而言浦东也可谓人才济济,但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却仍然屈指可数。

    “浦东作为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真正走在前面、不辱使命,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说,“浦东解放思想的着力点,就是要直面问题、突破难点。”面对压力和考验,浦东选择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新机遇,在深化改革中迸发新激情。

    综改三周年之际,浦东新一轮综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正式推出;与上一轮相比,此次浦东改革政策不求面面俱到,突出“三个聚焦”:聚焦政府职能转变、聚焦以陆家嘴为主体的金融核心功能区、聚焦以张江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改革的开放度更高,在国家法律法规大框架内,浦东的支持政策能宽则宽、准入门槛能低则低、开放标准能向国际规范靠的要尽量靠、通行规则能与国际惯例衔接的要尽量衔接。改革的主体也更为明确,这一轮综改的重点就是政府职能。

    自我否定,勇于舍弃,改革才能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攻坚破冰

    位于浦东的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是全国单位土地产出最高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27.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去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595亿元,全球500强企业中有51家在此投资了79个项目,拥有“世界名牌金桥造”的盛名。

    但就是这个已经形成全国领先的“土地精深化开发招商引资模式”的金桥,却对既有发展模式进行了自我否定。从两年前开始,在保持先进制造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金桥将“二次开发”的重点放在生产性服务业上,去年金桥引进的67个项目中就有42个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如今,在金桥集聚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已达350多家,去年营业收入达292亿元,形成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商贸营运、服务外包等新的产业亮点。

    “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已经由简单的加工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标说,“只有顺应变化趋势,否定过去成功的自我,才能突破既有的体制机制和思维定势。”

    自我否定往往意味着牺牲;“内源式”的综合配套改革,往往意味着利益的主动舍弃。对此,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在中央部委的支持下,已经作好了充分准备并开始付诸行动。

    上海市政府日前通过决定,赋予浦东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包括规划、土地管理、投资项目审批、自主创新、人口管理、定价权限、文化市场管理等7方面11项事权统统下放浦东新区;并承诺按照“东事东办”原则,凡是属于上海市权限范围、浦东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权,原则上都下放浦东。放权力度前所未有。

    而浦东也不愿把下放的“市权”变为新区的权力。一场大刀阔斧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在浦东推进:市场准入领域的151项审批项目由前置审批改为告知承诺制;以招拍挂方式用地的建设项目“尽最大可能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取消外商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审批,将项目申请和合同章程的审批时间由8个工作日压缩到4个工作日……一切行动都围绕着“行政效能和透明度最高、收费最低的地区之一”的目标。

    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制度创新,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大胆坚决地先行先试;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毫不迟疑地先改。“体制机制能突破的就要下最大力气来突破。”

    心系全局,服务人民,改革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趋势

    在部署未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方向时,上海市市长韩正明确指出,浦东综改要聚焦中央最希望上海探索什么、上海发展的全局迫切需要体制机制上突破什么以及浦东自身体制瓶颈必须解决什么这三个层面的结合点,确定不同阶段改革重点,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从被确立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的那一天起,浦东就背负起国家战略的使命。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这“三个着力”,是中央对于浦东综改的要求,也涵盖了浦东综改的全部。

    三年来,14个中央部门在浦东新区开展了23项改革试点,“外汇九条”等一批在浦东先行先试的政策,陆续推向全国,浦东已经成为中央试验各项改革措施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浦东的实践也证明了综合配套改革路线的正确,天津滨海新区、成渝地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相继加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行列,形成东中西互动、南北呼应的全面推进改革之势。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在聚焦国家战略的同时,浦东综改也紧紧围绕民生展开,努力使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由于历史上主要是农村和郊区,浦东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大多集中在城区,城郊教育的不均衡性十分显著,群众对此颇有怨言。

    为此,浦东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城郊教育一体化”的改革思路,即把城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的同一系统中。在具体政策方面,采取合理配置基础教育公共资源、积极探索委托管理机制、推进城郊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等措施,使基础教育的群众满意度大幅上升。

    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动力之源,只有让人民满意的改革政策,才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刚刚走完三年历程的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群众谋划着更大的利益。 

 
 
 相关链接
· 上海浦东新区"新三年行动计划"提速综合配套改革
· 上海浦东今年新改建道路96公里服务2010年世博会
· 全国首家“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在浦东新区成立
· 东航开通上海浦东-西安-榆林航线
· 浦东在解放思想的春风中扎实奋进 履行着新使命
· 上海浦东机场边检通道将增加到130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