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孙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23日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勉励新当选的33名院士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维护科学道德。
徐匡迪向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颁发了院士证,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向全体院士在增选工作中表现出的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表示感谢。
2007年中国工程院顺利完成了第九次院士增选,选举产生了33名新院士,院士总人数达到719名。
徐匡迪说,与历次增选相比,2007年的院士增选有三个特点,一是首次实行“三分之二通过”的当选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当选院士的公认度,科技界对这一措施的反映是积极和肯定的。二是当选院士的年龄结构和学科分布进一步优化,一批在工程科技领域做出突出成就和贡献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院士,为院士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三是继续坚持和完善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到会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的做法,得到院士、院士候选人和科技界的一致好评。
他说,这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更有利于院士群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工程院咨询工作等中心工作的开展。
徐匡迪表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代表,同时也应当成为科学道德的模范和旗帜。这已是全体院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我们高兴地看到,院士们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维护科学道德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院士群体的科学道德及社会影响得到充分肯定和普遍赞扬。
他说,大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科技界受到社会上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的不良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科学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院士群体的科学道德也面临更高的社会期望。国内外已经发生的学术腐败现象令人震惊;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个别院士疏于对学生和助手的管理而产生不良影响;个别候选人的申报材料夸大成绩而受到质疑。“这些都应引以为戒。”
徐匡迪强调,工程院一向重视科学道德建设。希望院士们继续积极响应和自觉遵守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原则,做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的楷模和积极实践者。
徐匡迪:要强化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的作用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孙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23日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的新阶段,科学技术思想库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中国工程院要强化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的作用。
徐匡迪说,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是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思想库,以往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中国工程院的咨询工作要从更高处着眼,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充分地发挥广大院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徐匡迪说,目前中国工程院正在积极筹建咨询研究中心,准备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咨询服务支撑队伍,协助院士做好咨询研究工作,这将使工程院的“思想库”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挥。
徐匡迪强调,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开展咨询研究,是工程院咨询工作的基本方针。他说,密切结合国家科技与产业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的制定、结合院地合作和“院士行”开展咨询工作,是提高咨询实效的重要途径。
徐匡迪说,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和论证,是提升咨询水平、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形式。中国工程院的咨询工作在选题上要体现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中体会到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和论证是尊重客观规律、保证和提高咨询研究水平的重要形式。
徐匡迪指出,以院士为核心形成相对稳定的咨询研究团队,是咨询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他说,中国工程院咨询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持续性,有赖于高水平的院士队伍,以及建设一支以院士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咨询研究团队。
他说,今年年初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大地震,也反映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及其咨询研究团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水平。但从面上来看,这样的团队还没有普遍形成。一些学部和许多院士都迫切希望建立这样一支相对稳定的咨询研究队伍,以提升研究工作的质量和保障可持续发展,并通过这个平台锻炼和提高咨询研究队伍。这正是中国工程院下一步要努力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徐匡迪指出,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中国工程院的咨询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国工程院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咨询研究中心和加强管理等必要措施,促进咨询研究工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