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6月25日电(记者 徐京跃)为期两天的国家反恐怖教学性演习暨天津“滨海六号”演习25日在天津顺利结束。
6月24日至25日演习期间,继首场“处置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后,又举行了“处置爆炸恐怖袭击事件”“处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两个科目的演习。
“处置爆炸恐怖袭击事件”演习科目假想天津奥体中心足球比赛开始在即,观众入场完毕,天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恐怖分子”电话,“恐怖分子”扬言在奥体中心体育场和奥体中心对面场所内安放了爆炸物,恐吓并要求取消本场比赛。接报后,执勤民警迅速疏散现场观众,交管部门及时封控周边道路,武警、特警、消防等各专业处置力量快速赶赴现场,医疗、救援、环保、气象等相关部门也集结现场展开处置。该科目主要检验奥运场馆区域一旦发生爆炸袭击后,指挥员分析判断的能力、专业力量应对处置的基本程序、现场安保力量的工作步骤,以及各处置力量间的协同配合等内容。
在“处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演习科目中,假想天津奥体中心正在进行足球比赛,天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恐吓电话,“恐怖分子”扬言在奥体中心体育场内安放了炸药包,随时准备爆炸,阻碍比赛进行。现场指挥部迅速调动赛事安保力量和公安特警、刑侦、交管、卫生、通信等专业力量展开处置。本科目主要检验奥运场馆区域一旦发生爆炸威胁,场馆安保力量快速反应的作战能力和迅速处置的工作流程、场地封控和人员疏散的能力、专业处置力量装备和检测处置能力、现场指挥及通信保障能力,以及现场急救和伤员转移等内容。
据演习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反恐怖演习按照“实兵、实装、实地”的要求,动用了武警、特警、消防、军队、交管、环保、卫生、气象、通信等多种力量配合处置。
据国家反恐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演习是为了切实增强和提高奥运会期间京外赛区防范和应对各类恐怖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和水平。为达到“练方案、练队伍、练指挥、练合成、练装备、练能力”等综合目标,此次演习将演习、评估、观摩三者有机结合,努力形成一套切合反恐实战需要的全新演习模式,为反恐应急准备和实现“平安奥运”做好服务。为此,国家反恐办专门组织北京赛区以外的其他赛区和所有省市、地方的奥运反恐力量参与观摩,突出了此次演习的教学性特征。演习中,通过演习人员、观摩人员、评估专家三者的互动,使各地进一步明确了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应急指挥及处置程序,从中取长补短、有所启发,学习到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进而使组织水平、指挥水平实现一个较大提高。
演习期间,国家反恐办、公安部奥运办有关负责人,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反恐部门,省会(首府)市公安局、奥运赛区城市安保工作协调部门、反恐办有关负责人观看了演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