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土资源部长:构建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国土资源部长:构建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王立彬)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第18个全国土地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必须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徐绍史说,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由于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障碍依然存在,土地作为紧缺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一些省市人均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另一方面,我国土地利用粗放浪费严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违规违法用地屡禁不止。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徐绍史说,在我们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大问题。要落实保护耕地的共同责任,围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目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等四项指标。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要切实加强土地执法监管。认真贯彻落实《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严格实行问责制。充分发挥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技手段,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坚决遏制土地违法势头。

    以新的机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要健全完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机制,提高土地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徐绍史说,要健全完善土地调控的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配套办法。加强土地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配合。在继续使用规划、计划、审批等手段同时,更多地运用土地价格及租税费等经济手段,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要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从严控制工业用地,保障民生用地供应。

    徐绍史说,要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建立完善以规划和标准控制为前提、以政策约束激励为导向、以监管考核为保障、以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资源节约集约制度。拓展城乡建设用地新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开展重点城市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及集约用地考核。鼓励优先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空闲和低效用地、地上地下空间。

    我国土地制度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徐绍史强调,今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民的分田到户,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核心的新土地政策,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987年深圳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第一槌”的敲响,使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从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变为有偿、有限期、可流动,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重大变革。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历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徐绍史说,要深化农村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征地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从注重审批转变到审批、监管并重,从注重事后查处转到预防、查处并重上来。深入开展土地管理战略、规划、改革和制度设计。明晰产权关系,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流转,合理分配利益,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确保衣食住行 坚守耕地红线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王立彬)最新公布的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在土地“闸门”收紧的政策下,去年全国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9.50万公顷,其中耕地17.56万公顷,核减不合理用地1.34万公顷,其中耕地4436.97公顷。与此同时,为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和普通住宅等民生项目,全年交通运输和住宅用地增长30.7%和13.0%。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有一定的土地作保障,为此占用一些耕地难以避免。与此同时,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又使保护耕地始终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18亿亩耕地的红线必须坚守。

    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房地产、汽车引人注目。房和车在居民消费结构中举足轻重,标志着我国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然而,这种转变有一个明显的“中国特性”,那就是13亿人口的粮食需要只能以自给自足为主,不可能通过国际分工使“衣食温饱”问题消融在“住行小康”里。

    最新统计显示,泰国大米的价格今年2月为每吨500美元,4月暴涨到每吨1000美元,5月份仍处于高位。如果加上运费和关税,国际市场上1公斤大米的价格超过12元。而目前,我国大米的市场价格在每公斤3元左右,相当于国际市场米价的四分之一。此次世界性粮荒对我国没有明显影响,关键是我国农业连续4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粮食生产,耕地为本。实践证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多么具有远见卓识!

    社会生活再现代化,人类摄入能量的方式都没法变,中国13亿人口要吃饭的现实不会变。今后,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就决定了以住和行为代表的非农业用地也将长期受制于“紧平衡”。对这一点,全社会都应有足够的认识。

    今年的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提出“保护耕地资源从娃娃抓起”,用意是希望每个国民从小意识到,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土地是有限的。“厚德载物”的中华大地,正承载着亘古未有的消费压力。18亿亩耕地,既是划在当代中国人衣食与住行间的一道红线,也是划在今人消费与后人生存间的一道红线。除了坚守这道红线,我们别无选择!

 
 
 相关链接
· 国土资源部通知做好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的实施
· 国土资源部发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地勘资质受理审批
· 国土资源部发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试点工作方案
· 国土资源部举办全国市(地)县国土资源局长培训班
· 国土资源部函告八省(区)切实防范强降雨引发地灾
· 国土资源部: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