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韩洁、罗沙)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8日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根据这一基本规范,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此次基本规范的印发,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据财政部会计司介绍,该基本规范一大突破是科学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基本规范强调,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该基本规范还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提出了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要素,即构建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
此外,该基本规范还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王军表示,下一阶段财政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着力抓好该基本规范的实施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实施成本,稳步扩大基本规范实施范围。着力健全内控规范体系,并通过促进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与国际内部控制框架的趋同乃至等效,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积极支持。
证监会: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韩洁、罗沙)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8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小雪在此间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其实施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李小雪说,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公众公司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李小雪指出,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升财务报告的有效性,这对于保证投资者对高质量财务信息的需求,体现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次,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上市公司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堵塞管理漏洞,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有效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减少乃至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
此外,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公司竞争力,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最大限度地回报股东和社会。
李小雪表示,证监会一贯重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前距离基本规范的实施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证监会将组织开展基本规范的宣传、培训工作,同时将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完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政策指导,并采取有效监管措施,积极推进基本规范的贯彻执行。
新闻分析:企业内控规范为中国企业构筑防范风险“防火墙”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韩洁、罗沙)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28日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一基本规范将于明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这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之后,在会计审计领域推出的又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观察人士认为,这一被视为稳定资本市场发展基石的举措,将为中国企业防范风险构筑一道“防火墙”,有助于提升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市场形象,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副团长溥马克28日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评价说,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是“中国政府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向上,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走出的正确一步。”他强调,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一直是欧盟强化金融市场、改进上市公司机制并促进投资的核心议题。
美国科索委员会主席拉瑞·瑞腾博格在书面致辞中称赞说,中国新发布的基本规范与包括科索报告在内的世界领先的内部控制框架在所有主要方面保持了一致。科索委员会1992年9月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目前国际上企业内控建设的主要依据,它划分的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对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和上市公司监管的影响很大。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防止和管理风险、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市县战略目标的能力并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也是目前国际上对各国企业内控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法案。
尽管我国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已经开始按照国际准则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内控规范。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财务总监戴厚良说,近年来,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陆续建立并实施各具特色的内控制度,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基本规范,存在内控监管要求政出多门、企业无所适从的状况。
在国内资本市场中,由于没有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加上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意识淡泊,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甚至舞弊的案件,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在市场上造成了恶劣影响。此外,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而使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针对这些问题,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年7月15日发起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问题。此次基本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介绍说,新发布的基本规范为中国企业首次构建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有效解决政出多门、要求不一、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审计署副署长董大胜也表示,基本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企业用以规范发展、规避风险的指南初步建立起来。
世界银行高级专家美琳达·罗丝对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年度自我评价制度表示赞赏,认为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受托责任,提高企业经济和财务行为的透明度。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院长杨雄胜认为,我国发布的企业内控基本规范既有类似萨班斯法案的强制力,又有与科索报告一样的对内控实务的示范作用,既对中国企业建立内控制度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又为千差万别的中国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既吸收了内控的国际先进理念,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内部控制的现实环境要求。
“这一规范的出台,是中国企业按国际化标准严格自律的宣言书,更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接受并自觉遵循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不断完善企业制度、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