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6月30日电(记者 邓华宁 王雅楠)30日上午,拥有1088米世界第一跨径的苏通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中国建桥史上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苏通大桥位于江苏苏州与南通之间,总投资为78.9亿元,于2003年6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整个线路全长32.4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8146米,由主跨1088米双塔斜拉桥及辅助和引桥组成。据交通部专家组介绍,苏通大桥共创造了四个世界之最:

资料图片 新华社 发
最大主跨。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跨径斜拉桥为主跨890米的日本多多罗大桥,国内已建成桥梁最大跨径为648米。
最深基础。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
最高桥塔。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的钢塔,苏通大桥采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高桥塔。
最长斜拉索。苏通大桥最长斜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交通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总工程师凤懋润等专家指出,苏通大桥坐落在长江入海口,地质、气候、水文条件十分复杂,比国内以往任何一座桥梁遇到的困难都要多。面对抗风、抗震、防船撞、防冲刷等技术考验,需要攻克超大群桩基础设计与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大桥先后有近70位两院院士、200多位各界专家参加科研设计等工作,开展百余项科研专题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
苏通大桥创造10项世界关键技术
新华社南京6月30日电(记者 林红梅)6月30日通车的世界第一斜拉桥——苏通大桥创造了10项世界建桥史上新的关键施工技术。
苏通大桥建设现场副总指挥姚蓓介绍说,这10项关键技术内容如下:
一是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苏通大桥首次采用横桥向限位、纵桥向阻尼约束的方法进行了半漂浮体系的千米级斜拉桥工程实践,成功解决了特大跨径斜拉桥动荷载位移过大,抗风与抗震安全性难以保证的技术难题。
二是抗风技术,开发了成套抗风减振措施,成功解决了特大跨径斜拉桥抗风安全问题,拓展了斜拉桥空气动力学理论。
三是抗震技术。通过采用减、隔震和消能措施,成功解决了松、软地层条件下特大跨径桥梁基础抗震安全问题。
四是临时钢套箱与永久防撞相结合。对施工临时结构钢吊箱进行改造,作为永久防船撞结构。采用这种方案减少钢吊箱水下拆除和浮箱制作安装,提高了吊箱的整体刚度和结构安全性。
五是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开发了集成PHP泥浆循环系统和悬臂定位导向系统,解决了深水流急环境中软弱地质条件下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技术难题。
六是永久冲刷防护,创立了冲刷防护工程成套施工工法,降低了施工风险,节约了今后大量工程维护费用,提高了桩基承载力。
七是300米高塔施工控制技术。创立了高耸结构施工与控制成套施工工法,开发了复杂环境下高耸结构施工追踪棱镜测量方法,成功解决了300米超高混凝土索塔施工与控制技术难题。
八是斜拉索制作、架设与减振技术。创立了超长斜拉索制作工艺,使斜拉索精确制作长度达到了580米,寿命达到50年。
九是大节段钢箱梁架设技术,形成了大节段宽幅箱梁制作、架设施工工法。
十是施工控制技术。成功进行了几何控制法的千米级斜拉桥尝试,形成了千米级斜拉桥钢箱梁制作、运输、架设成套技术和千米级斜拉桥几何控制工法,成功解决了千米级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