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3日电(记者李荣)记者近日到上海嘉定马陆这个“葡萄之乡”采访,听当地乡镇负责人说,为了达到供求平衡并提升产品品质,他们主动调减了葡萄种植的规模和亩产,同时延伸产业链。当农民看到葡萄有了好收益,就再也不会对必要的疏枝感到痛心了。这代表了上海精品农业的一个新理念。
据嘉定马陆镇镇长刘骏介绍,马陆种植葡萄的历史已有27年,近年来的一个情况非常“有意思”:一般农业上都希望“种得越来越多,亩产越来越高”,但马陆却相反,葡萄种植面积从最高时的2万亩调减为6000亩;亩产从3000公斤调减到1500公斤。但农民的收入却越来越多。
马陆葡萄研究所的专家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目前全国各地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少销到上海市场。马陆葡萄有它的目标市场,只有始终瞄着这个目标转,马陆葡萄才能保持其特色。主动调减种植规模,就是为了达到供求适度。同时,水果生产往往是产量高,品质就难保证,主动调减亩产,就是为了确保高品质。一开始农民对合理的“疏枝”往往感到舍不得,现在大多数农民都“不讲串数讲粒数”,比的是“谁的葡萄粒更饱满、口味更佳”。
据统计,马陆20多年葡萄种植史,至少已给农民带来5亿多元的收入。马陆还延伸相关产业链,建立了3000平方米的葡萄交易中心,注册统一的品牌,建立专供、分销等多层次的销售网络。近年来还每年举办一次马陆葡萄节,建立上海首家葡萄主题公园,开发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农民的收入来源更多了。
记者从上海市农委了解到,上海都市农业的方向就是“精品农业”,要发展全国大宗农业无法提供的精品农产品,细致地把握好质与量之间的关系是一大关键。除了葡萄,上海还在西甜瓜、高档蔬菜及水蜜桃等领域推出“精品生产”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