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将于7月4日,由北京、上海、南京、厦门、广州五地陆续启程。大陆相关旅游业者和首发团游客在接受新华社驻各地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我们准备好了”。
承担组团的19家大陆旅行社,此番都派出经验丰富的领队,并与岛内旅行社对接,在食宿、路线安排方面做足了功夫。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经理刘明华说,旅行社曾多次邀请台湾同行来沪进行赴台游培训,相互交流学习。此行4位领队都经过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岛内‘地接’早早就预订了当地最好的酒店。”国旅总社港澳台部总监刘英豪说,他们还特别印制了简体字旅游资料,酒店的房间里也都将摆上莲雾等时令水果。
福建的组团社为每位游客准备了一份《台湾旅游基本生活资讯》,包括饭店设施、交通、汇率币值、人民币兑换、电信服务、出租车收费标准、税及小费等,一应俱全、内容详尽。
搭乘4日首航两岸周末包机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共有约760名团员,由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会长邵琪伟担任团长。其中,353人从北京口岸出发,从上海、南京、厦门、广州口岸出发的分团各有100人。
“北京分团的游客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最大的71岁。我们选择团员的标准主要看时间安排,其次是有无出国经验和体力。”国旅总社副总裁刘桂香说:“旅行社特别为老年游客安排了风味餐,品尝小笼包、牛肉面等台湾美食。”
上海分团也是一个“银发团”,三分之一游客为60岁左右的老年夫妇。能够从500多位报名者中入选首发团,不少老人表示很幸运。广东分团的一对退休夫妇更是欣然接受儿女赠送的“赴台游”,作为结婚40周年的纪念礼物。
首发团的报价除了厦门,其余四地都超过万元;费用最高为上海分团,达到12880元。“我觉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7000到8000元比较合适。”北京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张建军说。但他同时表示,能够踏上对岸的土地走走看看、与岛内年轻人交流想法,很值得期待。
对台湾有一定了解的福州市民陈靳更表示,十分期待“欣赏台北西门町的夜色,领略淡水的霞光夕照,饱览花莲的热带海洋风情,探访台北‘故宫’珍藏的中华文物”。
自6月13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北京签署《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以来,各地出入境管理部门纷纷为赴台游客“大开绿灯”。北京从7月1日起开始受理赴台旅游首发团的团队旅游签注申请。按照“急事急办”的原则,加班加点,保证申请人在2日下午前拿到赴台签注和《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
“虽然时间紧张,但事情办得井井有条。”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老师高暐高兴地说,从接到通知到就绪,两周时间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包括签注等手续,“以往要一周,这次两天就办好了”。
期盼多年,启程在即。各地的首发团都选择了4日第一班包机,迫切之情溢于言表。最早离境的广东分团自称“首发团中的首发团”,他们将于天明时分动身,搭乘6点30分的航班,朝着向往已久的宝岛出发。(参与采写的记者有:赵博、张舵、王蔚、赖少芬、王骏勇、蔡玉高、李慧颖)
台湾各界紧锣密鼓筹备迎候首批大陆游客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刘畅)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将于4日启程前往台湾。连日来,台湾各界纷纷紧锣密鼓进行最后的准备,力保大陆游客在台期间顺利、开心。
据了解,首发团在抵达台湾机场时将受到高规格接待:铺到飞机舷梯的红地毯、舞龙舞狮表演、展示台湾美景的“欢迎墙”、专车专线送抵宾馆……台湾有关方面表示,要让大陆游客“一下飞机就对台湾留下好印象”。
为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台湾饭店、旅游业者更是煞费苦心。台北市观光传播局局长羊晓东介绍说,台北市所有准备接待大陆旅行团的景点都已专门加印了简体字版的介绍手册。为了方便大陆游客,多数旅行社、酒店和景点将向大陆游客免费赠送关于交通、住宿、购物、投诉等方面的资讯手册。
台湾各大百货公司也做好了迎接大陆游客的准备。据嘉义市一家大型百货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早已开始向员工介绍大陆游客的购物习惯、饮食偏好、习惯用语等。为吸引大陆游客,这家百货公司专门成立了“台湾特产专区”,陶艺、薰樟、琉璃、竹碳、木雕等台湾各地特产已满满摆上货架。
从6月30日起,人民币可在台湾进行双向兑换。为了吸引更多大陆游客前来购物,台湾各地的大型百货公司都及时设立了货币兑换处。
此外,台湾方面对大陆游客在台期间的权益保障也预先做了安排。台湾最大的旅游行业协会“全联会”专门设立了紧急事件处理小组和旅游纠纷处理小组,大陆游客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有专人专办。
根据6月13日两岸两会达成并签署的《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将自7月18日起正式实施,于7月4日启动首发团。首发团人数约760人。
“要睹宝岛好风光 欲识台湾年轻人”——首批赴台大陆游客行前感言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这将是一趟名副其实的期待之旅。”将参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批团队的福州市民陈靳这样对记者描述他对此行的感受。
“台北西门町的夜色,淡水码头的霞光夕照,花莲的海滨风情,台北‘故宫’珍藏的中华文物,别具风味的台湾小吃……”出发前已经“做足功课”的陈靳不知多少次在心中憧憬着宝岛之行。
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总共约760名团员将由北京、上海、南京、厦门、广州五地陆续启程。据了解,首发团的游客以退休人员、在职人员和青年学生居多。10天行程将涵括台北“故宫博物院”、阿里山、日月潭、垦丁等知名景点。
“在选择首发团团员的标准上,首先当然是要看游客的时间安排,其次是选择有出境经验的,另外考虑体力等综合素质,尽量保证首发团的整体素质。”将从北京发团的国旅总社副总裁刘桂香说:“他们都对台湾充满好奇。”
“我会和老伴登上101大厦,看看这个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楼高到什么程度,漂亮到什么程度。”广东分团64岁的团员、退休教师巫健志说。此次他与老伴同游台湾,是儿女送给他们结婚四十周年的礼物。早在去年年初,他们就在儿女的支持下报名参加台湾游。“这个礼物很特别也很有意义。”巫健志说。
和巫健志一样对台北101大厦感兴趣的还有70岁的周沛林,因为他退休前就从事市政工程设计。“港澳我经常去,一直想去台湾看看。台湾的气候跟广州接近,语言相通,文化相近,这次旅行我感觉很轻松。”他说,除了101大厦,他们最想看的还有邓丽君的墓园。
对首发团旅程的安排,周沛林表示很满意:“因为是首团,安排比较好,全程入住五星级酒店。最重要的是环岛游把台湾走一遍,价格虽然贵一点,但是物有所值。”
来自广州无线电技工学校的退休教师范清菊夫妇在首发团中显得比较“特殊”,迷人的宝岛风光并不是促成他们此行的唯一理由,他们还有一项“使命”——“看望亲哥哥”。
“我的哥哥当年随国民党撤到台湾,现在和嫂嫂住在台湾,以前每两年他们都会带小孩来大陆探望我们,但是现在他们身体欠佳不能回来了,所以这次我们去台湾观光的同时,最希望就是能够见见亲人们。”
范清菊告诉记者,出发前,她特地逛了商场,买了北京奥运会纪念品送给侄子、侄女的小孩,还专门给哥哥买了一套真丝衣服。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非常期待与岛内年轻人接触。我相信我的收获一定不小,因为年轻人思想开放,包容性强。”30多岁的北京市民张建军说。身为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总经理,他还将通过此行考察一下先进的台湾广告业和影视行业。
20岁的广州小伙子陈家伟是澳门科技大学大三学生。“这次除了游山玩水,还想体验一下台湾的时尚生活区。”经常上网的他很早就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些台湾青年朋友,对台湾的历史和景点也有一些了解。“希望台湾跟我想象中的能有一些不同,能够带给我意外的惊喜。”他笑着说。
“炎黄子孙骨肉情,乾坤轮回燃感情,首登宝岛怀激情,梦想成真话钟情”。64岁的雷鸣老先生作为上海赴台游首发团成员写下了诗句。他计划写“宝岛情”系列篇,将他在台湾的所思所感与更多的人分享。
“两岸人民能够借助旅游架筑交流的桥梁实现双向往来,两岸能够扩大互动,促进融合——我想,这才是更大期待。”陈靳说。(参与采写的记者有:李云路、李慧颖、王蔚、赖少芬、张舵)
双喜临门 大潮涌动——两岸交流步入新阶段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茆雷磊 陈斌华)雨过天晴日,海峡正春风。
2008年7月4日,一个注定将光耀两岸交流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两岸周末包机将正式实施,从此周周有包机,两岸人民往来“行路难”将有所缓解;这一天,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批游客将踏上台湾本岛,魂牵梦萦的宝岛从此可望亦可及;这一天,台湾海峡双喜临门,两岸同胞往来和交流实现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这一天,人们信心倍增,满怀希望,期盼两岸交流能更上层楼、再赋新猷。
从台商春节包机到两岸春节包机,从春节包机到节日包机,从节日包机到周末包机,两岸客运包机“越飞越高”,承载着两岸同胞破解“行路难”的殷殷期待。
大陆的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京,台湾的台北、台中、高雄、花莲、澎湖,18班周末包机4日将往返于两岸这十个航点之间。银燕飞翔,宣告两岸民航界、工商界和两岸同胞期待已久的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实施。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时刻!
众所周知,早在1979年,大陆方面就提出应实现包括海空直航在内的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但由于台湾方面的原因,两岸开放交流20多年来,两岸民众特别是台商、台湾旅客往返两岸不得不经港澳或第三地转机,使原本只须几个小时的旅程延宕至大半天。这既浪费了旅客的时间和精力,也增加了民航业者的负担和成本,更不利于两岸交流的深化发展。两岸同胞、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应有更加便利的空中往来方式。
2002年,台商和岛内一些知名人士提出台商春节包机的构想,大陆方面立即给予积极回应,务实推动,促成了2003年首次台商春节包机。几年来,两岸客运包机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从须中停港澳到不必中停、“一飞到底”,从只有台湾航空业者单飞和单向载客到两岸航空公司共同参与、双飞双向载客,从只在春节实施扩大到清明、端午、中秋4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同时,增辟航点、增加航班、扩大搭载对象范围……截至2008年,仅两岸春节包机就已圆满实施5次,据不完全统计,共运送旅客约11万人次。从春节包机到节日包机,广大台商、台生节日返乡之路走得越来越顺遂便利。
但是,经过逾20年的交流,两岸人员往来的规模早已今非昔比,因此两岸同胞从未停止对包机周末化、常态化的企盼。近年来,两岸民间航空业组织就此进行了多次沟通协商并取得初步成果。今年以来,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双方抓住机遇,上月中旬,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北京举行了时隔9年后的首次复谈,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确定两岸周末包机自2008年7月4日起正式实施。
饮水思源。当两岸周末包机航班一飞冲天之时,我们要感谢首倡台商春节包机的岛内知名人士,感谢为此多次协商的两岸民航业界人士,感谢最终达成协议、催生周末包机的两岸两会人员。而真正给予他们动力、支持的,正是隔绝几十年却割不断血脉相连、绝不了往来之念的两岸同胞!
大陆居民得以赴台旅游,终结了大部分大陆民众对宝岛可望不可及的历史。两岸之间进入了民众双向旅游的新阶段。频繁的人员往来、接触沟通,将极大地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在首次两岸周末包机搭载的乘客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这批由约760人组成的首发团,不仅是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开放后首批入岛游客,也是1949年以来首批循正规途径赴台旅游的大陆居民。
天涯咫尺,咫尺天涯。一湾浅浅的台湾海峡,对于许多大陆同胞来说,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在两岸对峙隔绝的岁月里,亲人离散、音讯不通,多少父兄不能相见、夫妻不能聚首、家庭不能团圆!1987年以来,两岸人员往来逐渐增多,但基本是片面、单向、间接的交流。
台湾民众来大陆轻而易举,大陆居民想赴台却难上加难。当一批又一批台胞畅游大江南北之时,除了有幸到台湾参加交流、商务和新闻采访活动的少数人,以及违规经第三地到台旅游的游客外,绝大多数大陆居民却只能遥想早从小学课本上就已熟知的宝岛山水,而后不胜唏嘘。
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愿,台湾同胞又何尝不期待大陆游客的到来?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民进党当局施政无方的影响,台湾经济陷入低谷。不少台湾学者提出,如能每年开放100万大陆游客赴台旅游,1年即可为台湾创造500亿元新台币的观光产值,加上周边产业则将高达上千亿元新台币,并且对岛内就业的刺激也将非常可观。同时,两岸互相“游”起来,对于两岸同胞消除隔阂、增进了解,乃至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助益。
大陆方面与台湾有识之士为此作出不懈努力。早在2005年5月,大陆方面就宣布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其后又授权海旅会与台湾有关民间组织进行磋商,并颁布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还组团入岛实地考察旅游线路及设施。2006年10月以来,两岸旅游民间组织在澳门进行了多次技术性磋商,双方在磋商主体、模式、人员身份、旅游形式、团队人数、每日配额、开放区域、证件采认、旅游包机、市场秩序规范、互设办事机构等诸多事宜上达成一致意见。但是,由于受到陈水扁当局的种种政治干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一直未能实现。
今年3月以来,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的重大变化。6月13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北京经过平等协商,达成并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根据协议附件,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将自7月18日起正式实施,于7月4日启动首发团。
台北西门町的夜色,淡水码头的霞光夕照,台北“故宫”珍藏的中华文物,别具风味的台湾小吃……这是参加大陆游客首发团的福州市民陈靳期待的岛内行程重点。7月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说:“两岸人民能够借助旅游架筑交流的桥梁、实现双向往来,两岸能够扩大互动、促进融合——我想,这才是更大期待。”
不断消除交流障碍,扩大交流规模,提升交流层次,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人们期待两岸交流以“双喜临门”为新起点,涌动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动更加澎湃的亲情热潮。
7月4日以后,每周都将有包机航班往返两岸。7月18日正式实施以后,每天都将有3000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是海内外中国人乐见的“双喜”,但对照两岸隔绝的38年历史,对照13亿的大陆人口总数,对照超过7500亿美元的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这样的喜气还不够、很不够、远远不够!
截至去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超过4703万人次,超过台湾地区总人口的两倍;大陆居民赴台累计也超过163万人次。超过100万的台胞在大陆投资兴业、求学深造、就业就医、生活居住。两岸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学术等各领域交流蓬勃发展。截至2008年4月底,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超过7500亿美元,大陆连续多年稳居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同期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近7.6万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逾464亿美元。
但是,即使在“双喜临门”的今天,两岸周末包机航班还必须绕经香港飞行情报区,是“曲航”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航,包机还没有实现常态化,更不用说开通定期民航航班。在旅游方面,能够前往台湾旅游的居民还只限于13个省市的居民,赴台旅游还只能团进团出,并未开放自助游。此外,两岸空中货运还有待协商,海上直航还没有开通,两岸投资贸易还没有正常化……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今天,两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尚且能够通过协商谈判化解矛盾、解决争端、开展合作,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更应该这样做,而且应该做得更好。”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时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话,道出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人们期望,在周末包机起飞、大陆居民赴台游开放之后,两岸双方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不断推动两岸商谈进程,不断取得更多积极成果,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