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西部二百万平方公里“无图空白区”将被填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吴晶晶、余庆红)到2010年,我国西部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将以数字化形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结束西部地区无1:5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历史。这是记者从3日开幕的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了解到的。

    多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一直没有1:5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被称为“无图空白区”。地图上的“空白区域”严重制约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脚步。经过多年酝酿和充分论证,2006年,西部测图工程全面展开。

    据国家测绘局有关专家介绍,在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测绘工作者不再用脚和尺子丈量大地。大规模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图是这次西部测图工程采用的创新手段,是应对西部特殊地理环境而采用的高新技术。新的测量手段不再需要测绘队员跑遍全部测区,而是只选取极少数的控制点即可。

    西部测图工程中的科技创新,还包括数字航空摄影测量、航空航天合成孔镜雷达测量,以及全球定位和地理信息为主的现代地理信息空间平台等高新技术。例如对于难以获取地理信息的横断山脉等地区,则采用航空航天雷达技术。

    随着西部测图工程的稳步推进,到2010年,我国1:5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的“空白区”将逐步被填实。届时我国西部的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将以数字化形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国航空航天遥感对地观测体系已形成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吴晶晶、余庆红)记者从3日开幕的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了解到,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已建立了由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系列组成的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具备了航空航天遥感对地观测能力,基本实现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以及全球的大气、海洋和陆地系统观测和动态监测。

    据介绍,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8颗气象卫星,均为中国自主研制并都已经业务化,成为我国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为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观测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还成功发射了两颗海洋卫星。2002年5月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HY-1A卫星,结束了我国没有自己海洋卫星的历史。随着第二颗海洋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将发展系列海洋卫星,逐步建立自主的海洋卫星体系。

    我国的资源卫星计划是与巴西合作开展的,目前已成功发射了三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林业资源、水利资源等调查、农业调查和估产、测绘制图、环境监测与保护、灾害监测、应急反应和灾后评估、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勘测等领域。

    此外,伴随着气象、海洋和资源卫星地面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具备了自行研制卫星地面接收站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能力。其中,气象卫星接收处理和分发系统技术已经国产化,自行研制生产的气象卫星小型地面接收站已实现了商业化并广泛推广。

    每隔四年举办一次的测量与遥感大会,是国际测绘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会议之一。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在我国举行,以“铺就影像信息的丝绸之路”为主题,旨在推动摄影测量、遥感、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信息共享与国际合作。

我国有望在今年完成长城精确测量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吴晶晶、余庆红)通过现代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手段,我国正在实施对现存长城分布、长度、高程等的测量,这项工作有望在今年完成。这是记者从3日开幕的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了解到的。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人工建筑奇迹之一。2006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合作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采用现代先进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手段对长城进行调查,准确掌握长城现状。

    这次长城资源调查通过精确测量,采集长城的详细数据,然后进行精确计算,最终将获得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有关现存长城分布、长度、高程等内容的地理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整合有关长城的影像、数据,绘制历代长城总图,建立长城文物记录档案和长城信息资源数据库。

    专家介绍,在此次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中,主要采用测绘高科技手段。一是飞机遥感实测长城,即在飞机上装上机载遥感器,沿着长城的走向,对地面物体进行拍照,把长城全部拍摄成遥感照片。由于部分长城已经损毁,照片上无法表现,科技人员将通过分析疑似长城遗址的土壤,鉴定该地点的土质年代,判断是否有人工操作的痕迹,以此来确定长城的位置。二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准确还原长城全貌,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专家已经得出了长城的大致走向,一旦拍摄到长城图片,科技人员便可将经过处理的长城图片和数据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以准确还原长城全貌。三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清楚地定位出长城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并将在互联网上再现万里长城雄姿。

    据了解,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完成后,以长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数字长城将与世人见面,公众足不出户便可浏览长城景象。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为抗震救灾提供保障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吴晶晶、余庆红)记者从3日开幕的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了解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采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获取的震后最新影像,为迅速了解灾情、科学救灾以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家测绘局有关专家介绍说,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灾区通信、交通被严重破坏,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技术成为快速获取灾情的最佳途径。国家测绘局多方协调,全球主要卫星遥感公司的6颗高分辨率卫星随即调整姿态,对准四川灾区,一旦获得最新数据,立即传送给国家测绘局。其中一颗遥感卫星携带了雷达传感器,可以在阴雨、雾霭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获取遥感影像。

    由于卫星遥感受云层遮挡等影响,分辨率不高,不能精确地反映地面情况,国家测绘局在灾情发生后立即调集航摄飞机赶赴灾区一线,实施航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航摄队伍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航空遥感飞行平台和传感器:一种是搭载了数码航摄仪的中型通用航空飞机,主要在中高空作业,可以透过云层空隙获取大区域的宏观图像;一种是超轻型直升机,搭载了分辨率优于0.2米的航空数码相机以及惯性导航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点起降、近地面航摄、分辨率高等特点;一种是无人机,它体积小巧,机动灵活,通过地面遥控快速采集影像,主要用于局部监测,反映地质灾害情况。

    据介绍,这些都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三者在灾情监测中互为补充,各自发挥所长。

    此外,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还研制、建立了“神州遨游——三维地理信息应急服务系统”,以覆盖全国范围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地形地貌实时三维漫游平台,通过灾前灾后的影像对比,可以清楚地了解地震灾情。

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将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经国务院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此,国家测绘局6月18日发布公告。

    国家测绘局在公告中提供了新坐标系的技术参数。公告同时对新旧坐标系的转换和使用作出说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至10年。现有各类测绘成果,在过渡期内可沿用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2008年7月1日后新生产的各类测绘成果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现有地理信息系统,在过渡期内应逐步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8年7月1日后新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相关链接
· 塔里木河干流1:10000地形图测绘项目通过验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