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7月7日电(黄金衔、戴高乐)一艘艘满载的远洋船舶快捷出入境,一家家企业高效运作生意红火……江苏张家港口岸一片繁荣。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有江苏边防总队张家港边检站官兵以一流的进取精神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
从“船等人”到“人等船”
今年6月28日清晨,外籍“光荣”号货轮运载着近千吨原木驶进港口。由于当时码头的水位较低,船长对码头的情况不熟悉,导致船底陷入淤泥中,无法靠岸。让船长史密斯意想不到的是,困难时刻,中国边防官兵在码头出现。
紧要关头,张家港边检站用最短的时间组织人员上船办理了入境手续,并主动帮助他们联系海事局排险人员、运输单位,调配运输车辆,当天下午货轮就安全靠泊码头。船长史密斯在翻译的陪同下,与现场执勤官兵一一握手,表达感激之情:“你们帮了我的大忙!”
“24小时人等船”是张家港边检站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众多举措之一。这个站一改过去“船等人”的局面,无论刮风下雨、三更半夜,保证船舶随到随办,确保靠泊的中外船只在第一时间装卸货物,确保中外船员在最短时间内出入境。仅在今年6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就为130余艘远洋船舶、3900多名船员办理了入出境手续。
针对近年来出入境船舶和人员的大量增加,对一些时间性强、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出入境船舶,张家港边检站变“窗口等待”为“窗口前移”,主动到锚地、码头、船头服务,为企业、货主挽回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了通关速度。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接受”
张家港口岸建有万吨级以上泊位60个,与全球140多个港口建立了货运往来关系,是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口岸码头企业多、代理公司多、各类员工多,涉外企业逐年增加,如仍按照传统的“边检层层管理,企业被动接受”的管理模式,警力不足,难有实效。
张家港边检站坚持走群防群治管理口岸之路,大胆尝试企业协管机制,对企业安保部门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作为边检的协管员挂牌上岗,协助边检站做好外轮监管和反偷渡工作。
企业协管员作用明显,多次发现和阻止了外籍船员的违规行为。近期,他们与各码头单位、船舶代理公司签订《奥运安保工作责任状》23份,严格梯口和卡口管控,确保“不能出去的人出不去,不能进来的人进不来”。
为确保口岸的安全与稳定,他们又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建立了站指挥中心“电子指挥”、科队“电子巡查”、码头“电子哨兵”三级数字监控指挥系统,电子监管覆盖面占整个口岸边检监管区域的80%,基本达到全天候、无缝隙监控。
保护长江 义不容辞
5月31日11时10分左右,停靠于港务局码头4号泊位的巴拿马籍“马拉奇”号外轮油管突然破裂,油污迅速向船外泄漏,有可能造成污染长江水域事件的发生。
张家港边检站接执勤哨兵汇报后,立即通知船方,并主动与码头单位取得联系,随后迅速派遣警力,积极协助船方对破裂油管进行补修、对外泄油污进行清理。因发现及时,处置得当,有效预防了一起污染长江水域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为船方挽回了经济损失,受到船方和口岸单位领导的赞誉。
一旦有类似的险情发生,如何即时有效控制?张家港边检站与海事局、各码头单位建立了“保护长江”联动机制,双方建立了全天候信息沟通渠道,确定专职联络员,哨兵一经发现船舶发生此类险情或有意排污,将按照方案第一时间制止并通知专职联络员协作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长江沿岸不被污染。
自张家港市政府提出“建设国际卫生港口”目标后,张家港边检站结合提高边检服务水平活动,主动拓展边检服务范畴,把港口环境纳入边检监管视线,先后制止了10多起外轮向长江排放污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