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7月9日电(记者任元俊)“现在的空气和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鼓楼广场上晨练的人多得很,晚上也特别热闹。大家也敢穿白衬衣出来溜达了。”市民方香琴在谈及山西省临汾市经过环境整治后的变化时这样对记者说。
临汾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说是“声名远播”。由于地处黄河中下游,东靠太行山,西依吕梁山,汾河从中部穿境而过,形成两山夹一河的特殊盆地,污染物不易扩散;同时临汾又是一个以煤焦铁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结构性污染突出。
为落实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今年以来,临汾市积极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
临汾市环保局副局长吴茂林告诉记者,为从源头上根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今年3月起,临汾市对化工、焦化、冶炼、铸造、造纸、建材、洗煤、选矿、电力等重点行业进行了集中整治。迄今全市已关闭淘汰污染企业及设施95家;停止违法建设项目35个;搬迁汾河河道污染企业102家;集中治理企业67家。到6月底,全市通过关停淘汰和治理工程,减排二氧化硫10480吨,化学需氧量5904吨。
今年临汾市还建立了市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全部129套废水和烟气监控系统建成后将对国控、省控85家污染企业进行在线监控。
临汾的环境整治使得全市的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59,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8.1%,截至6月30日,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65天,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7天;其中一级天数12天,比上年同期增加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