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奥运场馆建设填补我国钢结构工程技术多项空白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程义峰、孙颖)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总工程师丁建明11日在奥运主新闻中心(MPC)表示,北京奥运场馆在建设中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钢结构工程技术多项空白,其中还有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丁建明说,就拿钢结构技术来说,国家体育场高度复杂的大跨度交叉平面桁架结构、国家游泳中心新型延性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国家体育馆144.5米×114米双向张弦屋架结构、北京工业大学93米直径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等五个方面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有15个以上,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则可能有上百项。

    以北工大体育馆为例。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承担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艺术体操比赛项目。这两项比赛对场馆内风速有严格限制。但在场内观众多达7500人的情况下,实现对馆内风速和温度的严格控制在奥运史上还是首次。体育馆最终采用了分层空调和席下送风的气流组织设计,通过对比赛厅的气流、气温做仿真模拟研究,使气流分区合理管理,既可减少大空间的能源浪费,又可将比赛大厅内距地9米内的气流速度严格控制在每秒0.2米以内,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

    而“鸟巢”在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上也有大量创新,例如钢结构温度影响及合拢技术的研究应用、巨型马鞍型空间钢结构的卸载技术、钢结构大件吊装施工技术应用等。据了解,诸如此类的技术创新在“鸟巢”的建筑过程中共有近50项之多。

    丁建明表示,在北京奥运工程中,钢结构总用量近15万吨。而奥运场馆建设对提高中国钢结构,特别是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技术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链接
· 北京“第一个竣工的奥运场馆”:丰台垒球场
· 京奥运场馆安保便民措施
· 奥运场馆巡礼——“省”字当头:五棵松棒球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