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海外志愿者正式开始专业培训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柳丝)“什么是奥运会新闻服务?”“新闻引语记者的职责是什么?”“媒体志愿者需要具备什么素质?”伴随着这些问题,200余名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海外志愿者15日起正式接受北京奥组委举办的奥运会新闻服务(ONS)专业培训。

    这个为期一天半的课程是这些“老外”志愿者抵达北京后参加的第一场培训,之后他们将奔赴全部31个竞赛场馆正式上岗。

    据悉,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海外志愿者共292人,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10所大学,其中参加此次培训的志愿者将在奥运会期间担任新闻引语记者-志愿者,采访运动员并为媒体提供直接引语。其余约80人将在文字记者工作间、看台席等地从事其他媒体服务工作。

    当天,五个小时的培训虽然让这些“老外”们有些吃不消,但是他们纷纷表示培训的内容都很有用处,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日后工作中。

    北京奥组委主新闻中心场馆运行团队ONS副经理尼克·莱昂纳德在培训课上说,做媒体志愿者,首先是要成为称职的观察者,观察比赛进程及转折点,留心运动员肢体语言。“要记住你不是一个观众。”他说。

    莱昂纳德进一步举例说,自己曾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担任篮球项目的新闻引语记者,在比赛进行到最后几分钟的关键时刻,只能放弃继续观看比赛,而提前投入赛后采访准备工作中。

    “虽然很舍不得比赛,但这是我的职责。”他这样对记者说。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梅拉尼·桑特巴奇说,如果有机会采访到本国的运动员,不会利用工作便利去“追星”,因为自己不是“粉丝”而是志愿者。

    莱昂纳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列举了奥运会新闻服务志愿者需要具备的素质,首当其冲的是“自信、反应快、热情”,同时他认为如速记、瞬间记忆、新闻嗅觉、提问技巧等也都必不可少。

    速记是“老外”们上课时遇到的一大难题。培训专家给志愿者们播放了四段比赛采访录音,考验大家速记。虽然听的都是母语,但是要想边听边快速完整地记下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各种英语口音着实让他们费了很大力气。当播放带有马来西亚口音的英语录音时,“老外”们有的摇头,有的发出一阵阵叹嘘声。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尼克·康普顿说,从没有专门学过速记,虽然说话的意思都能记下来,但是要达到一字不差很困难,往往记了上句就忘了下句。“说话太快,要都记下来真的很难。”他说。

    美国普渡大学的杰森·迈尔斯表示,工作中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准确快速地记录运动员说话。“我是个新手,刚开始几天可能会很紧张,”他说,“不过我会坚持练习(速记)的。”

 
 
 相关链接
· 奥运会颁奖仪式专业志愿者全员培训工作正式启动
· 逾百万名社会志愿者陆续正式上岗服务北京奥运会
· 292名北京奥运会海外媒体运行志愿者全抵达北京
·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专业啦啦操志愿者赛前集训
·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京外、境外志愿者即将上岗服务
· 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者今起正式上岗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