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7月21日电 20日白天到21日,四川自西向东遭遇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暴雨雷电袭击,最大降雨量达288.4毫米,全省雷电云地闪击次数高达96547次。
记者杨三军报道: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报显示,21日晚,四川盆地东部、南部仍有大雨到暴雨,此次强降雨过程将于22日白天逐渐结束。
在这次暴雨中,四川地震灾区的过渡安置房如何?受灾群众的生活怎么样?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外省市援建队伍等都采取了哪些防灾救灾措施?新华社派驻四川各灾区驻点记者深入一线,了解实情:
过渡安置板房经受住暴雨考验
记者黄毅、余靖静广元市青川县、剑阁县报道:浙江省援建的4.3万余套过渡安置板房,经受住这次暴雨的考验。目前没有接到因暴雨导致过渡安置板房受损的报告。
据浙江新中源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傅国平介绍,企业在板房建设过程中注重安全,未雨绸缪,例如板房屋面采取瓦棱板、梁和墙体连接处采用结构胶等防止渗水措施,每平方米造价比普通板房造价提高了10多元,从而经受住了此次强降雨过程的考验。
降雨刚停,工作人员就对青川县5个安置点进行了电话回访,目前没有接到板房进水的报告;对已经完工但尚未交付的350套板房,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进行了实地勘察,目前尚未发现进水问题。
截至7月20日,宁波市政府已在广元市完成建设过渡安置板房9255套,交付7371套,其中在剑阁县建成8450套。由于剑阁普降大雨,21日一早,宁波援建工作人员就冒着大雨,分4组对灾民过渡安置板房进行检查,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处。
宁波市建委党工委副书记齐济权一行21日下午刚到剑阁县,就直奔滨江路绿化带和剑门关汽车站2个安置点检查,352套板房无一进水。在滨江路绿化带安置点,50岁的居民黄生火说,“之前住在帐篷里下雨了会漏水,现在住上板房不怕下雨,太感谢援建的宁波同志们!”
“勤俭人家”早有准备
记者徐寿松都江堰市报道:雷电、暴雨没有给都江堰市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勤俭人家”的居民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勤俭人家”占地400多亩,安置受灾群众3000多户、1.1万余人,分A、B、C、D四个区,由14个居委会组成。
21日下午降雨已经停止,记者在安置点看到,“工会活动中心”里孩子们正在图书室里翻阅图书,60人的电脑培训班没有缺课的;小区平价食堂照常开伙;板房商业街上的“抗震救灾便民超市”里人来人往。除了地面有些积水未干外,安置点一切如常。
“勤俭人家”管委会主任林天富说:“我们早有准备。安置点抗洪抢险突击队及时行动,动用两台水泵排水。”
“勤俭人家”安置点地势不高,遇到大雨,部分生活垃圾、建筑渣土很容易堵塞排水沟。林天富告诉记者,他们为此增加了一个沉降池,增修一条排污沟。“无论如何,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绝不能让安置点居民受内涝之苦!”林天富说。
帮助群众清理房屋忙
记者沈汝发、江毅绵阳安县、江油市报道:绵阳市下辖的江油市受灾最重,10多个小时强降雨量达288.4毫米,造成这个市的李白大道以西、江电路、江彰路、大鹏路等4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出现严重内涝,4000多名受灾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1日上午,记者在江油市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李白大道以西天府社区看到,当地干部、驻军官兵、公安人员和青年志愿者正在帮助群众清理房屋,受灾群众将被水淹湿的床垫、衣服、沙发、被子、抽屉、家具等拿到安置点外面的公路上晾晒。
绵阳市安县的降雨量也超过100毫米。21日上午,记者在这个县花垓镇京安小区安置点看到,小区里干净整洁,地上已经看不出下雨的痕迹。
受灾群众项加香正在做饭,她告诉记者,昨天的雨很大,整整下了一个晚上。“北京来援建的同志帮了我们大忙,现在外面下再大的雨,心里都放心了。”
四川省妇联的一个青年乐队正在京安小区表演节目。“幸亏房子没进水,不然今天就得搬东西出来晒了,哪有心情看节目哦。”一位蹲在屋檐下看演出的居民告诉记者。
京安小区安置的是安县茶坪乡的群众。据负责这个小区的茶坪乡党委委员谭丽介绍,京安小区由北京三建集团建设,安置有1177人,工程人员之前采取了加长屋檐、给两端安置房墙壁敷上水泥和玻璃胶、在泥地上铺上粗沙等措施,一般下雨对群众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应急预案周到 雨后有惊无险
记者海明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报道:20日夜降雨量较大的地区为汶川县映秀镇等地。
据映秀镇党委副书记徐红军介绍,由于灾后次生灾害及隐患严重,映秀早就制定好了汛期安置群众防汛保安全紧急疏散预案,但由于昨夜降雨持续时间不长,经监测,没有启动该预案。
据介绍,映秀镇共建有集中安置点4个,共有2800多套活动板房和1000多顶帐篷,此外还有100多户农民自建安置过渡房。
映秀镇已经建立了4条疏散大通道。只要一下雨,就立即依照预案调动所有力量,经密切监测后,若认为有必要紧急疏散的话,则立即组织群众疏散。该镇已经为这4条疏散大通道准备了彩条布、疏散指示路灯以及喊话器等充足的疏散应急物资,此外,该镇已经组织过一次大的群众疏散演练。
据阿坝州国土资源局资源与环境科科长杨培辉介绍,在阿坝州气象台发布近期降雨预报的同时,该局也发出了地质灾害预报,对全州的2.1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重大隐患点近2300个)加强了24小时监测。部分严重的隐患点已经启动了防御预案,一旦监测到险情,将立即发出预警,并组织受威胁群众迅速避让和撤离。
杨培辉介绍说,由于阿坝州在6月中旬组织了11万群众的紧急避险安置,目前这些群众大部分居住在经过地质风险评估的安置点内,他们的居住地在汛期相对安全。
记者余晓洁、冯昌勇绵阳北川报道:记者21日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邓家安置片区指挥所了解到,曲山镇20日14时许至21日7时遭受暴雨袭击,导致地震中山体滑坡的地区发生泥石流,安置点的群众尚比较安全。
曲山镇副镇长唐祖华告诉记者,泥石流发生区域集中在北川中学和刘汉小学对面的山上。截至记者发稿时,泥石流还间歇发生。
“邓家安置点4500多名群众经受住了大雨的考验。昨天下午指挥所组织人力在帐篷上加了一层厚厚的帆布,确保帐篷里面不漏雨。但是,由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帐篷里的湿度也很大。群众这一夜过得很漫长。”唐祖华说。
记者叶建平、苑坚绵竹市报道:21日,记者来到绵竹剑南镇受灾群众安置点--风凰花园,李之幼一家人正围在桌面吃着饭,看着电视节目。他告诉记者,昨天的暴雨很大,他以为会像前几天下雨造成屋内进水,因而昨晚做好了屋内漏雨的心理准备,但早上醒来发现除了窗前的划槽里满水后渗进屋内,其他一切正常。
记者在李之幼家门面门后转了一圈发现,整个单元的前后都有畅通的排水沟,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直接进入排水沟后流入道路两旁的排水系统。
而在另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京口花园,居民陈通华告诉记者,在前段时间暴雨后,的确出现过雨水倒灌进屋的情况,当时他们整个单元的人就一起在自家门面挖了一条简易的排水沟,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这个问题。
居住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下雨的确有些住户家里漏雨、进水,工作人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了排水系统,有些住户自己也自力更生,对自己的房间漏水部分进行了密封,对门前的排水沟进行了自建和改进,使得这次整个居住区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
记者杨迪雅安报道:20日16时至21日8时,雅安市雨城区最大降雨量达98.6毫米,但降雨未对雅安受灾群众安置点造成大的影响。
记者从雅安市人民政府应急办了解到,截至21日16时30分,市应急办尚未收到任何与大雨有关的灾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