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7月22日电(记者 王敬中 张雅诗)随着北京奥运日趋临近,香港的奥运气息也愈发浓厚,各种迎奥运活动纷至沓来,身为香港体协暨奥委会会长的霍震霆成了“走穴高手”,有时一天得出席5场以上与奥运有关的活动,是香港曝光度最高的公众人物之一。
“确实很忙,但很开心。7年前,我见证了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的时刻。国家等了100年,终于能圆奥运梦,香港也有份参与和分享这个梦想,这是一件大喜事。” 在俯瞰维多利亚港的霍英东集团会客室里,刚从迎奥运活动现场赶回来的霍震霆对新华社记者侃侃而谈。会客室里摆放的“福娃”和“鸟巢”模型也映衬了他的喜悦之情。
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年轻人在中国,所以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一定能够让奥运精神得到更大的弘扬。霍震霆说:“我期望能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奥运会,香港协办的马术项目也是奥运历史上最成功的。”
他表示,目前,自己有三项主要工作要做,一是协助参加北京奥运会的香港运动员做好准备工作,二是确保香港奥运马术比赛成功举办,三是争取2011年国际奥委会全会的主办权。“因此,今后这段日子,我将成为‘空中飞人’,在北京、香港和其他地方之间穿梭,”他笑着说。
在北京奥运会上,香港将派出35名运动员参加11个项目的比赛,包括自行车、乒乓球、帆板、羽毛球、游泳、田径、马术、击剑、射击、赛艇以及铁人三项。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香港派出了32名运动员参加10个项目的比赛,李静和高礼泽为香港夺得一枚乒乓球男双银牌。
问及香港队的奥运夺牌目标,霍震霆说:“目前,香港运动员准备得不错,士气很高,但是不能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因为,香港队有望夺牌的自行车、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也是(中国)国家队的强项。”
他表示,最重要的是运动员临场发挥好,能弘扬奥运精神,此外,也希望国际奥委会根据香港特殊的情况在运动员参赛资格问题上能放宽一些。
谈到奥运马术比赛,霍震霆充满信心。他说,从2005年国际奥委会批准香港协办北京奥运马术项目到现在只有三年时间,但在中央、特区政府、香港赛马会、体育界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已建成了世界一流的马术比赛场地、马厩以及防疫系统。比如,世界上首个室内空调马术训练场,而设备齐全的空调马厩被誉为“六星级马厩”。国际奥委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月初,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与香港赛马会签署合作伙伴关系文件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霍震霆开玩笑说:“我去香港的时候,你们不用为我订酒店房间,给我一个马厩住就行了。”
去年,在新建的马术比赛场举行奥运马术测试赛时,香港遭遇连场暴雨,但赛事仍顺利完成。“经过这次恶劣天气的考验,我们的信心更足了,”他说。
关于安保问题,他说,香港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特区政府在奥运马术场馆安保方面投放了很大的资源,确保给各国和地区运动员和来宾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霍震霆是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霍英东的长子。谈到与体育的不解之缘,霍震霆抬头凝视着墙上父亲的画像说,“我深受家父的影响”,“父亲毕生都为中国体育的强大而奔波”。
霍英东去世后,霍震霆全面继承了父亲热心的体育公共事务。他不仅是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还是亚奥理事会(东亚区)副主席、东亚运动会总会主席、2009年东亚运动会香港筹备委员会主席和香港足球总会会长。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中国基本被隔离在世界体坛之外,香港与内地在体育方面也很少有交流。”为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霍震霆就和父亲为中国重返国际赛场而奔走。2001年,霍震霆成为香港第一个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后,他开始帮助中国申办奥运会。
回归以后的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针之下,很好地保持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香港运动员现在能参加全运会、城运会,此外,香港很多运动员常年在内地训练,内地也有运动员加入到香港代表队中,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香港体育事业的发展。”
这一次能协办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更是香港优势体现的明证。霍震霆相信通过这次举办马术比赛,不仅能让国际上看到香港在回归后的变化,同时也能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化都市的地位,更能增强香港人的凝聚力、自信心,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
采访结束时,记者让霍震霆对奥运马术准备工作给予评价,他响亮地说:“WE ARE READY!(我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