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京津城际列车8月1日将正式运营 专家谈安全保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所有不安全因素都纳入监控范围”
——专家谈京津城际安全保障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齐中熙、徐岳)作为我国第一条高速城际铁路,最高运营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将于8月1日正式运营。时速350公里,已接近飞机起飞时的速度,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其安全是否有充分保障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全是任何交通工具都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京津城际铁路充分考虑了一切安全隐患,如人为机械故障、灾害、停电、恐怖袭击等,可以说,所有不安全因素都纳入了监控范围。”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指出。

    积雪超过轨道80毫米,列车仍然可以安全运行;遭遇六七级大风,仍然可以保持300公里的时速;大雾或沙尘天气,完全有能力控制车距;如果一节车厢起火,防火门立即启动,列车仍能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运行,并保证火势在10分钟内不会殃及隔壁车厢……

    “在试验阶段,我们设计了1040多个场景,几乎把所有列车运行中的非正常因素都考虑进去,而欧洲制造相似的铁路只设计800到900个场景。”张曙光说。

    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1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安装,从2008年2月到7月,在铁道部的领导组织下,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联调联试工作。

    “在正式运营之前,通过联调联试,检验了动车组在轨道上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牵引供电系统和接触网的安全性、稳定性;验证通信信号系统的功能性、安全性;还模拟设备故障,应对突发性事故,并进行人员疏散、应急救援、抢险维修等方面的演练。”张曙光说。

    他介绍说,京津城际铁路的安全有世界一流铁路技术和列车技术的保障。线路基础方面,铁路采取全线封闭、全线高架,可以有效防止地面人流、车流的影响;轨道结构方面,铁路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无砟轨道,其配合精度在0.2毫米以内,几乎免维修,不仅提高了安全性、稳定性,也提高了乘客乘坐列车的舒适性。

    此外,京津城际全线桥梁长度占总长约87%,由于华北平原上土质较软,容易产生沉降,因此在所有桥墩下都安装了传感器,时时监测沉降数据。

    在线路控制系统方面,铁路路面上铺设了大量的电子元件,列车装有车载雷达。电子元件时时发送相关数据,车载雷达则接收数据,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列车间的安全距离,无论线路发生任何故障,列车均可在第一时间收到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

    “今年以来,新型‘和谐号’动车组进行的各项试验累计达8万多公里,涵盖牵引、动力学、制动、噪声、空气动力学性能等17大项200余个试验项目。各项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满足稳定性、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的要求。”张曙光说。

    他介绍说,每天零点到次日凌晨四点,一辆名为“黄色医生”的线路检测车会对线路进行全方位的检测。每天早晨6点正式运营前,从北京和天津还会双向对开一对空车试行。

    此外,京津城际还拥有“聪明”的列车。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邦成介绍说,350公里动车组主要由电脑控制,采用高速转向架、防撞车体结构和独特的防火设计结构,具备了极高的安全性能。

    京津城际列车还配备车载技术诊断系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对各种功能设备故障的检测、预报和排除;装有防灾报警系统,遇到自然灾害时可以自动实施防护,并根据天气情况自动控制行驶速度。

京津城际铁路列车8月1日起实行新运行图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齐中熙、向青)记者31日从铁道部获悉,2008年8月1日零时起,京津城际铁路列车开行实行新的运行图。

    新图规定,京津城际铁路动车组开行时段为6:15-22:40;车次编号采用字母“C”(读音为“城”)加4位阿拉伯数字,车次范围为C2001—C2298。

    新运行图还对京津城际铁路列车的停站安排作出规定。亦庄、永乐站暂不开办客运业务,不安排停站;武清站安排停站列车6对;北京南-塘沽间列车沿途仅在天津站安排停站;跨线动车组在城际线中间均不安排停站。

    随着北京南、天津新客站8月1日起启用,原经天津临时客站的旅客列车8月2日全部改进天津站,具体车次、变更时刻、新旧交替计划近日将由北京铁路局公布。

    同时,既有11对原经京沪线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8月2日改经京津城际铁路运行,并全部改由北京南站始发、终到;另外增开北京南—天津西动车组2对,车次为D557—D560次。

京津城际铁路为环渤海地区发展提供动力

    新华社天津7月31日电(记者徐岳、王晔彪、李志勇)北京和天津是我国北方的两大直辖市,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不仅缩短了京津间的交通时间,而且开创了一个“半小时经济圈”的雏形,为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依托。

    城际铁路促成“京津都市生活圈”

    高速城际铁路8月1日开通运营后,将紧密地连接起北京和天津这两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形成“京津都市生活圈”。

    据介绍,目前北京和天津两地常住人口达2500万人,加上流动人口,超过3000万人。每天两地直达或路过两地的列车约有55列,行驶时间均在1小时以上。京津城际轨道交通运营后,时间不仅可缩短到30分钟,发车间隔也可达到最短3分钟。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思全表示,京津城际铁路无疑拉近了两大直辖市的距离,将使两个城市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文化活动更加频繁,形成一个“京津都市生活圈”。

    城际铁路促进两地优势衔接和互补

    北京常住人口1581万人,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高科技、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但发展空间有限;天津常住人口1075万人,国家的定位是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工业基础雄厚、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港口经济活跃。谢思全认为,京津两地将从两个方面形成优势衔接和互补。

    一是经济空间的衔接: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型直辖市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长期以来由行政区划造成的隔离状况得到极大的改观。京津城际铁路和其他高速公路的陆续开通,将打破两地空间上的阻碍。在基础设施方面,北京可以借助天津的港口优势。

    二是产业结构的衔接:北京的中关村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创新区域,这个地区拥有联想、紫光、百度等大型企业,还有众多正在创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律师事务所、评估、评级机构十分密集。但同时,这个地区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商务成本非常高的地方,要缓解技术创新的成本压力,就需要向周边扩散。而“半小时经济圈”则可以对中关村的溢出和扩散创造良好环境,把积聚多年的京津城市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

    城际铁路将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秉廉说,环渤海地区涉及若干省份,但一直缺乏强大的经济发展核心,如果北京和天津能在“半小时经济圈”内形成优势互补,将形成强劲的增长极,可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周立群、谢思全主编,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区域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指出,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和中国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调整由南向北的推移,环渤海区域以其独有的政治文化优势、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等特质,将成为21世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中心之一。

    谢思全说,随着京津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可为环渤海地区的协作提供新的动力和依托。与此同时,也迫切需要其他省份解放思想、积极配合,使城市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新闻分析:能源危机凸现高速铁路成本优势

    新华社天津7月31日电(记者徐岳、李志勇)我国是能源需求大国,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能源需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通过分析后发现,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高速铁路具有低能源消耗的特点与优势。

    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一架波音747飞机的功率约为16万千瓦,定员不到300人,人均500多千瓦;磁悬浮列车的启动功率约为5万千瓦,运行功率约为3万千瓦,定员400多人,人均70多千瓦;一般的轿车功率约为140千瓦,以乘坐两人计算,人均约70千瓦。

    而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列车功率约为8800千瓦,定员550多人,人均仅为16千瓦左右。比较来看,高速铁路为相对低能耗的交通工具,在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链接
· 铁道部:京津城际铁路将于8月1日开通运营
· 京津城际铁路票价30日正式公布 最低票价为58元
· “中国速度”的背后——京津城际铁路建设全记录
·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天津新客站
进入模拟运营状态
· 发展改革委铁道部公布京津城际轨道交通运价政策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