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发展改革委表示:当前价格垄断案件呈现三大特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李镭31日说,对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查处的价格垄断案件研究分析表明,目前价格垄断案件呈现以下3个特点:涉及行业广泛,违法主体多样;行业组织牵头,重点企业主导;串通手段直接,违法行为典型。

    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近年来,价格主管部门查处的价格垄断案件涉及许多行业和领域,既包括米粉、火锅底料、豆制品、方便面、牛奶等日用消费品行业,也包括洗车、洗浴、理发、包装、公路、航空运输和商业银行等服务业,还包括钢铁、钛白粉、草酸、焦炭等生产制造业。

    从违法主体看,涉案企业既包括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大型国企;也包括行业组织、协会,还包括规模较小、只在特定区域内有影响的中小公司、合伙企业,甚至个体工商户。

    研究表明,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有关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市场竞争法律意识还相当淡薄。最为典型的价格垄断协议的形式有两类:一是协会、理事会等行业组织召集有关企业商讨价格问题,统一调整有关价格;二是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大企业、重点企业主导有关行业会议,出面协调制定有关商品和服务价格。

    对价格垄断协议集中查处之前,各有关企业和行业组织对价格垄断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行业组织认为协调价格是“行业服务”,甚至在刊物和文件上宣传有关内容,或者直接向社会发布公报。

    一些企业为督促各方遵照执行,也会签订书面价格协议,或者在相关会议纪要上签字。因此,价格主管部门往往可以获取价格垄断的第一手直接证据,有关违法行为也较易定性。

    李镭说,8月1日起实施的《反垄断法》为价格监管工作,依法打击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行为,提供了新的执法依据。

    价格垄断作为严重的价格违法行为,始终是价格主管部门监管的重点。2007年,一些经营者借市场价格上涨之机,自行组织或通过行业组织协调,相互串通,合谋涨价,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此,各地价格主管部门采取果断措施查处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价格垄断案件。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共查处价格垄断案件70余件,涉及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稳定价格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其中包括“方便面企业联合涨价案”。

发展改革委:《反垄断法》有利于制止价格垄断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李镭31日说,将于8月1日起实施的《反垄断法》为价格监管工作,依法打击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提供了新的执法依据。

    这位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反垄断法》是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是我国经济生活和法制建设中一件大事,对我国价格监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说,近年来,面对形态多样、日益复杂的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特别是价格垄断行为,原有的执法体制、取证手段、处罚方式等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办案的需要。《反垄断法》的出台实施正当其时,作为一部制止垄断的专门立法,《反垄断法》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立法成果的基础上,创设了许多新的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执法手段,加大了处罚力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弥补了《价格法》的不足。

    这位负责人说,《反垄断法》强化了执法手段,授权反垄断机构查询经营者的银行账户,向社会公布垄断行为。这部法律还进一步加大了处罚力度,规定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此外,《反垄断法》还规定了域外效力,授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发生的,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垄断行为进行查处。所有这些规定,都为价格主管部门的反垄断执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依据。

    这位负责人说,一部法律的出台往往有着比较深刻的社会背景。《反垄断法》从立法研究到最终通过经历了近十四年的时间,在去年公布绝不是偶然的。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批足以左右行业发展的大公司、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有大型的国内企业,也有跨国公司。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近年来,以价格垄断为代表的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正呈现上升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实现了经营者自主定价。市场化导向的价格改革已成为趋势。

 
 
 相关链接
· 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采取措施坚决遏制月饼过度包装
· 发展改革委:7月30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继续略降
·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向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赠汗巾护腕
· 发展改革委召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座谈会
· 发展改革委:7月29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继续略降
· 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各省区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