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奥运会医疗保障有备无患 奥运村诊所创多个第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奥运会期间,如果在看台当中有人招手示意有疾病突发,就可以通过志愿者和医疗助理,把你送到观众医疗站。对持当日有效票证的观众,我们在场馆内医疗站提供的服务以及从场馆到医院急诊的服务是免费的。”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戴建平在7月31日的“奥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说。奥运会开幕前,从奥运村到各赛场再到各指定医院和急救站,一套完整的医疗急救体系已经全面建立,确保奥运会参赛人员和观众有备无患。

    奥运村诊所创多个第一

    奥运会时,一旦运动员、教练员生病了,该怎么办呢?设在奥运村里的综合诊所将为他们提供最周全的服务。不仅住在村里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生病了可以去那里进行医治,在各场馆受伤的运动员在经过急救站治疗后,如果不需要住院也将转至奥运村诊所进一步治疗。

    诊所面积3100平方米,主体结构分上下两层(全楼三层,第三层是反兴奋剂中心),诊所设17个医疗科室,各类工作人员共计635人。“在奥运村综合诊所,我们对10500名运动员的10%进行口腔检查、筛选和口腔教育;我们免费为运动员提供验光配镜服务;我们为各国队医举办中医预防性运动医学讲座,开展针灸、火罐、中医推拿、按摩等项目,这都是以前奥运会所没有的。”戴建平说。

    3000医疗志愿者出身专业

    北京赛区一共有31个竞赛场馆、45个独立训练场馆和10个非竞赛场馆,一共设置了医疗站157个,派驻191辆急救车,3000多名医疗专业志愿者。戴建平说:“北京地区的医疗专业志愿者大部分来自三甲医院和医科大学。这些团队成员不仅经过全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更为主要的是,在2007年举办的‘好运北京’测试赛中,医疗团队完成了各项赛事的医疗急救服务。”

    此外,北京还早已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献血者队伍,以保障奥运会期间临床和运动员、教练员临时用血需求。“在奥运保障方面,我们和国家卫生部也达成了一个协议,与周边的河北、山西、黑龙江等省市建立了省际血液保障联动机制。一旦北京发生群体伤亡事件,需要大量用血时,还会启动省际的血液联动机制。”戴建平介绍道。

    24家定点医院随时待命

    在这套医疗急救体系里,按照国际奥委会标准建立起来的24家奥运定点医院是最主要的力量。北京市对所有申报医院进行了评选,最终确定了24家医院,其中包括一家院前急救中心和一家专门接收残障人治疗的北京博爱医院。而另外22家医院中,还有3家将作为收治奥运会专门人员的重点医院。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介绍说:“中日友好医院专门负责收治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住院;北京协和医院负责收治奥委会的官员和贵宾;安贞医院负责收治注册媒体记者,其他的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主要是组织医疗队,派驻到比赛场馆驻地承担现场的医疗服务。”  

 
 
 相关链接
· 山东建急救网络重点确保奥运等应急医疗保障工作
· 京为奥运提供全方位医疗保障:想到最坏做到最好
· 颜江瑛:从七方面加强对奥运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保障
· 山东省指定33所医疗机构为奥运医疗保障定点医院
· 上海市组建115支医疗应急队确保奥运医疗无疏漏
· 奥运医疗器械检验协作应急演练在北京市正式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