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吴晶晶)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全国首家科研转科普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1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试运行开放。
北京市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是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建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普教育园区。该园区位于北京奥运村南边,毗邻奥运会主场馆,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据介绍,园区充分利用其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8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集中建设一批兼具参与性与互动性的科普项目,让公众参与科研、体验科研、理解科研。例如在特色科普展厅里面,公众可以感受奥运场地虚拟现实场景;可以了解全球变暖的科学知识和信息;可以参观大量的真菌实体、模型和人体常见的细菌病毒模型;可以参观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科研成果的产生过程;可以进入动物试验中心和植物温室,观察奇妙的转基因生物世界;还可以参观心理学科学实验过程,测试个人的心理健康情况等。
在科研互动体验方面,公众可以参与光谱仪科学试验、热红外成像仪科学试验、野外GPS测量定位等室外互动科学试验,还可以亲自参与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提取DNA,也可以参与常见的动植物科学互动试验等。
园区里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定期举办科学家讲座和科普沙龙,让公众和科学家零距离接触。以“植物家园、人类乐园”为主题的2008绿色奥运之世界植物园联展作为首个在园区举办的活动,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公众可以从中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植物园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