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有益探索-从共识走向实践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新华社南宁8月3日电(记者刘伟、张虹生、张周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各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联手应对世界经济趋紧趋缓局势,共同应对挑战。”这是7月30日至31日在广西北海举行的2008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许多中外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表达的共同观点。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从广西方面提出倡议,至今仅仅两年,现正从共识走向实践。一些业内人士评价说,这一跨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探索正是践行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结果。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拓展中国—东盟合作新空间
2006年7月,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提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构想: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海上东盟国家,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同时建议有关国家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升为中国与东盟之间一个新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推动建立区域内政府间经常性多边和双边磋商机制,研究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
泛北部湾地区是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重要接合部,有关各方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但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空间。同时,这一区域背靠中国大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国家,也是中国西南地区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
从“环”到“泛”,一字之差境界不同。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亚问题研究所所长古小松分析,环北部湾经济圈参与各方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要素互补性差,由于产业同质、经济缺乏梯度而难以对接,各方之间难以互相投资,次区域合作进展慢、效果小。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是将环北部湾经济圈从中越两国延伸到隔海相邻的另外5个东盟国家,在区域内各方共同利益背景下扩大了参与各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整合经济资源,增强互补性,提高了较发达国家的合作积极性,资金、技术、人才就会更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古小松说。
从提出倡议到现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走过两年历程。在合作各方的携手推动下,泛北合作已从共识走向实践并取得诸多成果。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介绍,泛北部湾各方完全赞成共同努力把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纳入中国—东盟合作的总体框架,并借鉴其他次区域合作经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同时跨国联合专家小组已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
同时,泛北部湾各方已经在农业及农业技术、渔业、港口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河内至下龙高速公路、同登至河内铁路干线改造项目,以及友谊关至河内高速公路项目将于年内陆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合作进程。
广西北部湾地区开发成为国家战略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再续强大动力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规划,这里将建成面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今年5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再次为这一区域经济合作搭建平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放深圳等特区,到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再到21世纪初加快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都是国家战略的有机构成,由此形成了中国沿海开放带的整体构成。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荣华认为,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加快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全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布局的需要,是国家开发中西部地区的新增长极,同时也是国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发展的需要。“30年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必将转向中西部地区。北部湾经济区正是沿海开放战略、沿边开放战略和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的接合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主要是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中东西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中国-东盟全面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把北部湾的发展与泛北部湾合作连接,是促进北部湾地区发展的一个战略考虑。只有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了,泛北部湾合作才能有根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张蕴岭说。
区域合作各方有待联手应对统筹国内国际市场
当前,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不确定性加剧,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受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国际市场石油和粮食价格大幅攀升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势头均有所减缓。全面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手抵御经济风险成为2008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焦点话题。
古小松说,面对这一轮新的挑战,泛北部湾区域内各方应该协手加强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起一个更加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进一步壮大区域内各国的经济规模,提高区域内各国应对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与风险的能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表示:“当务之急,要以实施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的国家战略为契机,依托国内国际两个战略,即沿海开放、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国内战略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国际战略,立足自身区位和产业的优势,大力提升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以开放、融合、繁荣的姿态,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
200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025.5亿美元,双边关系进一步走向深入。“我们要利用好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这个平台,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整合北部湾区域丰富的资源,利用该地区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把世界各地的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利用,推动广西的主动崛起,并实现中国-东盟合作双赢。”古小松说。
厉无畏指出,作为一项重大的跨国工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必须突出两大方向:一是各个国家要做好国内相关区域的开放开发,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下基础;二是各个国家要根据达成的共识,协力做好跨国经济的合作,拓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