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4日,火炬手苟义国手持火炬在展示传递中。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四川省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展示传递。 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新华社四川乐山8月4日电(记者 刘海)4日上午9时许,抗震救灾英模、四川汶川县映秀小学教师谭国强高举“祥云”火炬跑入峨眉山景区迎宾广场,点燃了圣火盆,奥运圣火在四川乐山传递结束。

8月4日,最后一棒火炬手抗震救灾英模代表、汶川县映秀小学教师谭国强点燃圣火盆。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四川省乐山市传递。 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乐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所在地。奥运圣火在乐山的传递区域位于峨眉山低山风景区,从峨眉山景区名山亭广场出发,途经天下名山广场、黄湾广场,最后达到峨眉山迎宾广场,全程7.5公里,共有185名火炬手参加了传递。其中有“跳水皇后”高敏、抗震救灾英模谭国强、峨眉武术的领军人物汪键、长期为游客服务作出不凡业绩的导游罗华琴等。

8月4日,第一棒火炬手高敏(左)与乐山市委书记姜晓亭共同高举火炬。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四川省乐山市传递。 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在天下名山广场上,彝族同胞献上富有民族风情的表演,纸乡秧歌、川剧技巧、威风锣鼓、女子龙灯等极具四川民间特色的文化表演,生动诠释着人文奥运的特色。在黄湾广场上,上百名身怀绝技的峨眉武术学员舞拳弄棒、各展所长,将峨眉武术的精华尽情展现。而由数十名男子组成的来自乐山民间的舞龙团队,则舞起了用稻草制作的草龙。这种草龙名为“沐川草龙”,是当地农民为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安康幸福而创作的。
圣火将于当日下午在四川绵阳和广汉灾区展示,5日将在四川省省会成都市传递。
8月4日,在峨眉山名山亭广场,参加起跑仪式的全体人员为“5·12”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四川省乐山市传递。 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北京奥运圣火在乐山开始四川境内第二站的传递
新华社四川乐山8月4日电(记者 刘海)4日上午7时38分,奥运圣火在乐山开始四川境内第二站的传递,前奥运冠军、“跳水皇后”高敏从乐山市负责人手中接过“祥云”火炬,开始了首棒传递。
当天的出发仪式现场,数万名群众早早地来到广场上迎接圣火的到来,大学生方阵舞动着国旗和奥运五环旗,来自夹江县的百余名群众扭起了“纸乡秧歌”。7时35分,当北京奥组委官员引燃奥运火炬时,现场气氛高涨,观众齐呼:“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乐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所在地,奥运圣火在乐山的传递区域位于峨眉山低山风景区,出发点设在峨眉山名山亭广场,途经天下名山广场、黄湾广场,最后到达峨眉山迎宾广场,全程7.5公里,将有185名火炬手参与传递。这些火炬手中有抗震救灾英模、四川汶川县映秀小学教师谭国强,有峨眉武术的领军人物汪键,还有长期为游客服务做出不凡业绩的导游罗华琴等。
乐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的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众多景区几乎全部关闭,但旅游基础设施未受到大的损坏,乐山大佛、峨眉山等景区在地震发生一个月后首批恢复开放。
“祥云”映照峨眉山 川俗扮靓传递路
新华社四川乐山8月4日电(记者 刘海 侯大伟)8月4日,奥运圣火结束了在四川乐山的传递。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与峨眉山“秀甲天下”交映生辉,途中极具四川特色的风俗表演更是扮靓了火炬传递之路。
7时38分,奥运冠军、“跳水皇后”高敏作为第一棒火炬手,开始了奥运圣火在佛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景区内的传递。现场数万名群众的热情被奥运圣火点燃,纷纷舞动着国旗和奥运五环旗,有的观众情不自禁载歌载舞,“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的呼喊声不绝于耳,响彻在峨嵋崇山峻岭之间。
峨眉山所在的乐山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境内的乐山大佛——峨眉山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当天的火炬传递是在峨眉山景区名山亭广场启动的,名山亭广场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铜亭,现场数十名来自夹江县的“纸乡”秧歌队在广场上扭起欢快的秧歌,这是近年来乐山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缩影。
在火炬途经的天下名山广场上,素有“能说就能唱,能走就能舞”之称的彝族同胞献上富有民族风情的表演,川剧技巧、威风锣鼓、女子龙灯等极具四川民间特色的文化表演也生动诠释着人文奥运的特色。“天下名山”牌坊是峨眉山最醒目的标志之一。
在火炬传递途中,还有百余名武林高手伴随火炬传递,表演了精彩的武术绝技;来自乐山民间的数十名男子舞起了用稻草制作的“沐川草龙”,为奥运圣火助威,表达了当地农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突发的地震使四川旅游遭受了沉重打击,但旅游的基础设施并未受到大的损害。地震一个月后,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区相继恢复开放,迎接四方游客。最后一棒火炬手、四川汶川县映秀小学教师谭国强在传递结束后说:“我相信,地震后的四川将会更加美丽!”
在火炬传递的1小时20分钟时间里,185名火炬手在峨眉山景区内依次进行接力,历史古迹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把现场的欢乐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双遗产之地――乐山
新华社四川乐山8月4日电(记者 刘海)
4日,奥运圣火来到四川乐山。这里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乐山大佛和峨眉山所在地。
乐山古称嘉州,是四川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境内中外闻名的乐山大佛巍然屹立于大渡河、岷江、青衣江汇流之处,通高71米,临江端坐,雍容大度,是世界古代第一大石刻弥勒佛坐像。因其直接在山体上雕刻而成,故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说。为仰仗佛的法力减杀水势,永镇风涛,由凌云寺海通和尚发起,大佛于公元713年开始修凿,历时90年,于公元803年竣工,距今已有1200多年。 近年来,由于大佛所在地自然环境湿度大、降水丰沛,容易产生风化,大佛面部出现“鼻花脸黑”现象。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正和中国政府一起投资给大佛作美容。
1996年,乐山大佛与峨眉山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之地。
峨眉山有“峨眉天下秀”之称,与山西五台、浙江普陀、安徽九华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海拔3099米,山势巍峨俊秀,树木葱茏。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可以轻松登临,可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
峨眉山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被茂盛,随着地势变化。3700余种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2300多种野生动物中,有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等。峨眉山灵猴见人不惊,与人同乐,已成为独具一格的“活景观”。1982年,峨眉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乐山还有风光旖旎的蜀国水乡五通桥、建筑奇特的船形古镇罗城,以及夹江千佛岩,近年来又新发现了巨形睡佛自然景观。
乐山也是一个地灵人杰的文化之乡,宋代苏东坡父子三人是乐山出类拔萃的人物。
现今的乐山是四川的粮食和副食品生产基地,有获得国际金奖的“竹叶青”茶叶等。这里也是著名的煤炭、水泥、电力、机电产品、纸张和盐化工生产基地。
在中华武林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要数少林、武当、峨眉三大门派。峨眉武术得名于峨眉山。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名叫司徒玄空的武士来到峨眉山隐居,模仿猴子灵巧的动作创编了“峨眉通臂拳”和器械攻击套路“猿公剑法”。由他的学生带动,峨眉功夫得到广泛传播。佛道两教传入峨眉山后,僧人、道人在禅坐念经之余,习练拳脚,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各创新路,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峨眉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