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自信开放 面对外媒挑剔的眼光一切依法行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中国自信开放 依法善待外媒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新华社记者 陈俊侠 陈俊锋)《华盛顿时报》曾撰文说,奥运会使中国被置于“显微镜”下。面对外媒挑剔的眼光,中国没有自我封闭,而是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它们,一切依法行事,给它们充分报道中国的自由。

    一些电视媒体被允许在天安门广场现场直播

    为帮助境外媒体采访报道好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奥运会开幕前夕,中国有关方面同一些外国广播电视公司达成协议,允许后者在奥运会期间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包括允许部分媒体在中国政治象征的天安门广场上进行限时直播,并且把直播时间从每天一小时延长至三小时。美联社电视新闻负责人桑迪·麦金泰尔对媒体与北京奥组委达成的报道协议予以充分肯定。

    外媒注意到,除报道地域放宽外,奥运期间外媒在中国的报道对象也没有什么限制。中国政府2007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明确规定境外记者只需经被采访者单位和个人同意就可以进行采访。路透社对此评论说:“这给了我们很大自由,路透社记者可以到处采访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了。”

    此外,美联社等外媒还大量报道了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引进100多种原版境外报刊和图书以满足外国运动员、官员和记者的阅读需求,普通中国百姓只要进入到奥运场所内的报刊亭,也能买到这些原版境外刊物。这些外报外刊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其中有《时代》《国际先驱论坛报》《朝日新闻》《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刊物。

    国际奥委会赞扬中国对待外媒的政策

    一些外媒指出,新闻需要自由,但新闻的自由度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北京给予外媒的自由足以保障它们深入、充分地报道奥运会、报道中国。

    对于中方对待外媒的有关措施,国际奥委会也予以了肯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由于中国制定了宽松的媒体管理法规,外国媒体可以在中国自由进行报道。他说,通过媒体开放,中国将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将更多地了解中国,奥运期间中方允许2.5万名外国记者在北京自由行动和报道,这是“革命性”的决定。

    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对法国《世界报》表示,中国在有关外媒自由采访方面所做的努力远远超过了它向委员会做出的承诺。他同时指出:“对于那些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问题,他们有权依法处理。”

    国际奥委会发言人吉塞尔·戴维斯也表示,中国已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步骤”保证媒体采访自由。

    挑剔可以 但不能无中生有

    一些外国媒体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发展。中国现在有了更多自信,经得起别人的挑剔,也欢迎外媒的批评,但不包括那些别有用心的抹黑。

    尽管中国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一些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的报道仍不乏误解和非议。有媒体不顾奥运举办城市必须加强安保这一国际惯例,大谈所谓北京安保工作“使奥运失去乐趣”;有媒体不顾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事实,无根据地污蔑北京“修改空气质量数据”;更有甚者,无视中国的安全需要,要求放松对“法轮功”等非法网站的依法管制。

    北京奥运会媒体开放的特点,是充分尊重国际惯例和奥运会通行的做法,注重依法办事,外国媒体也必须尊重中国的法律。对此,国际主流媒体是持肯定态度的。美国《休斯顿纪事报》编辑詹妮弗评论说:“新闻自由应与社会责任相联系,目前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只重视自由,但忽视了社会责任,他们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往往先下结论,然后围绕结论去找素材,实际上违反了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

    美国《新闻周刊》也指出,部分外媒对中国的许多评论都是陈词滥调,根本没有关注到中国的进步。

    没有一个奥运举办城市能够避免负面报道,这也是“国际惯例”,北京对此早有准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如雅典市长卡克拉马尼斯说的那样:面对批评的最好办法是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

    北京奥运会有助于修正外媒的偏见

    许多外媒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是缘于对中国基本情况不了解。北京奥运会欢迎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它将有助于修正外媒对中国的偏见。

    俄新网总编辑阿列克谢·叶菲莫夫于日前发表题为《北京奥运和外媒——善意还是矛盾》的文章,指出奥运会是很多外国记者摆脱对中国固有看法的机会,是了解这个国家新事物的机会,是战胜偏见的机会。

    叶菲莫夫说:“我们同行中有一部分人到中国来,不是为了报道体育,不是报道胜利和失败,而是为了找到这个国家的问题———不管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臆想出来的。”他指出,对记者来讲,中国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中国为外国记者提供的工作环境有明显的进步。善意,真诚和客观,应该成为外国记者奥运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准绳。

    法国《欧洲时报》也对某些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歪曲、诋毁提出了批评。该报说:由于西方某些媒体的大肆渲染,一些运动员怀揣口罩、手拎备用食品,怀着疑虑的心态来到中国,可当他们一踏进奥运村大门,就意识到应把口罩和备用食品扔了,腾出行李箱的空间来带些北京的礼物回去;那些早早排开 “长枪短炮”、等待捕捉刺耳批评与不雅细节的西方记者,因为一句“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奥运村”的感慨,也改变了态度;就连此前多次恶意抨击奥运会、歪曲中国现实的少数德国媒体,在德国运动员入住奥运村后,也不得不承认奥运村确实给了各国运动员一个意外的惊喜。

 
 
 相关链接
· 柳斌杰:中国对外媒开放的大门不会在奥运后关闭
· 外媒积极评价大陆居民赴台游和两岸周末包机启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